我今天讲三个问题:
第一、朗诵的真实性。
我爱好朗诵好多年了。这中间从爱好,学习,实践,探索,也参加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演出活动,自认为有些心得体会,在这里和喜欢的人一起聊聊。权当引玉吧。我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观点是:真实是艺术的灵魂。我记得,我和同班同学朗诵爱好者有过争论,其实,争论是好事,理不辨不明吗。我们辩论的问题就是艺术的真假问题。当然,指朗诵艺术了。我是反方,我的观点是,艺术是假的。此言一出,招来同学朗诵爱好者的强烈发对。我说,画上的花是真的吗?他们是不是。我说,那就是我说的对了。他们说,是按真的画的。没有真花,就没有画上的花。我说,我不否认,真花就是真的,我也不否认画是按照真花画的。我的观点是,艺术是假的,画上的花是假的,没错吧。他们没词了。不知道怎么反驳我了。老师来了,参与了我们的辩论,他说我们都说的对,只是站的角度不一样。老师说我,画上的花是假的,可画是真的。老师说他,画上的花是真的,他是经过千百次的临摹,才有了心中的花,这朵花生活中是没有的。从具象说,就是假的了。老师表扬我们的学习认真刻苦的精神,结论就是,要学习,把艺术真假问题搞清楚,你们就会有飞跃的进步,这是艺术的根本问题。我始终不忘那次争论,也没有忘记老师的课题。我的结论就是:艺术是真的。为什么呢?就拿朗读艺术来说。一篇作品是作者观察构思创作而成,这就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生活真实,作品所描写的是真实,构思的过程用的素材是真实的。真,真,真——生活,艺术,生活。朗诵艺术也如此,他是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变成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把作品文字变成语言声音。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朗诵人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是作者和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观众接受的是朗诵者的思想感情,同样是真,真,真——作者,读者,听众。我见面和老师讲,老师说打九十分吧。我说为什么不是满分,他说,理论来自实践,运用实践,重在运用啊。
第二、朗诵的意境。
如果我提出这个问题:什么是意境?你怎么回答呢。
我做过这样的测试,同学们说法不一,五花八门,甚至,还争论起来。
这说明,大家对意境的理解是不确定,不明确的,很有必要加以探索和研究,说的更重要些,意境在艺术中都存在,是作品之魂,所以,必须搞清楚。
意境,有人说了,不就是想的情景吗。
那我要问了,什么是回忆呢?是不是雷同了。换句话说,意境就是回忆了。
有人说,他说的不是回忆,就是想出来的景象。
他说的挺有意思,这不就是想象吗。换句话说,意境就是想象了。大家也倾向于这个说法。
意境到底怎么解释才准确呢?这就是我们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
我们还是共同看看专家是怎么解释的吧: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广义而言,包括作者和欣赏者两方面。前者由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水平决定,有真与假、有与无、大与小、深与浅之别,后者因欣赏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不同而有大小和深浅之分。
现在,学习很方便,人人都有智能手机和电脑,一句现代流行词:上网查查,或者,查百度啊。我和大家一样认为,这样做很便捷,有些问题一目了然。但是,像意境这个重要的意思,不下方法,是不能理解和创作的。
把上面的解答分析一下:第一、它给意境做了一句话概括: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里要明确两个概念:一是是文艺作品中的,二是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这里,我要重点强调是生活图景,这就类似于回忆了;还要注意后面的话:表现的思想情的。就是说:这个生活图景所表达的是思想感情,是融为一体的。一个本子可以是生活物品,但这个本子是他的心爱之物,这个本子就不寻常了,它寄托着他的思想感情,如果是这样:摄影、视频、文字描写、绘画、朗诵等等艺术形式,要把这个生活图景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的情景表现出来,这就是意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