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曹可用把在东海一库遭遇到的事情讲清楚之后,宋启愚凝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才说:“以前,我们在光裕寨也贩过盐,只是每次只有千把斤,每斤的价钱在二百文到三百文之间,对于百姓而言确实贵了些,故而寨子里每年都会向寨民发些盐卤。照你所说,京城的盐价仅为一百四十文,而东海一库的收购价低至两文,这里面的利润之大,实在吓人。早些年,我曾读过一本《资货古今考》,对其中盐铁专营一篇难以理解,今日听了你的话,我茅塞顿开,有些明白了。”曹可用说:“我这两天一直在考虑,若能绕过东海一库直接向盐井买盐,这可是百倍的利呀。”宋启愚急忙制止住他说:“千万不可,务必打消这种念头。朝廷已经颁布的禁榷绝不能违反,否则,你我只能白白地搭进身家性命。不过,各地的价差倒是可以利用。过几天,我若有空可以跟着你到市场上了解一下,也可为光裕寨拓宽经营门路……”
到了六月末,全国的举子陆续到达了京城。文人相聚,胜友如云,茶肆酒楼到处都能见到文友唱和的场景。又过了一日,同泰帝正式颁旨,任命参知政事冯体仁为本次秋闱的主考,东宫侍讲学士关知信为副主考。一时间,京城的达官显贵、绅商巨贾纷纷花费巨资请托走动,希望能够打通关节,让子侄金榜得中。
七月初五这天,朝会结束后,同泰帝下了御阶,欲回后面的养德殿。他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转身,面向群臣,和蔼地说:“一年来,众位卿家辅佐朕治理国家,平定外患。朕常想,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忠臣良将。今年正值恩科大比,众位爱卿尽可将自家门下有能力者推荐给朕。朕将会在伦才之外,另行恩荫。”殿内的臣僚听到圣上关爱的话语,无不感动。他们再次跪倒,山呼万岁,发自内心地感谢这位皇帝。
此后的一段时间,同泰帝每天除了处理日常政务之外,还会专门抽出半个时辰,阅览各种荐举奏折。令同泰帝震惊的是,没几天功夫,被自己誊录的等待恩荫名单竟然有数百人之多。同泰帝十分光火,待养德殿内没有外人,他狠狠地骂道:“这帮弄权害民的小人,还想世代占据高位,真是痴心妄想。凡是被列入荐举名单的人,朕一个都不用,教这些朝堂上的蠹虫空欢喜一场!”白晨侍立在侧,躬身不语,只当没有听见。
从接到学差之日开始,冯体仁和关知信就异常忙碌。他们既要征调考官和工作人员,又要制定本次考试的规章条例,还要准备考场并协调各部院,保障考试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摸清楚皇帝意图,不能有违圣意。好在这两人都与科举和文人久打交道,到了八月中旬,前期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这一日,冯体仁自己在政事堂当值。大太监白晨替皇帝前来索要当天的重要折本。冯体仁先将早已备好的文件双手奉上,又笑嘻嘻地说:“白公公留步。下官想请公公坐下吃杯茶,歇息片刻。”白晨知道他一定有事相求,故意装做很着急的样子说:“不必,咱家得赶紧回去,皇上还等着看折子呢。”冯体仁施了一躬说:“下官有重要事情向公公请教。还请公公驻足片刻,不会耽误太长时间。”白晨这才转身,坐到上垂手的椅子上,说道:“你们哪,就喜欢给咱家找麻烦。咱们万岁爷是何等聪明睿智,你们的那点小心思还能看不明白吗?”冯体仁一边微笑应承着,一边从袖子里摸出一个红色小锦盒,恭恭敬敬地呈递给白晨说:“公公所言极是。前些日子,听公公说身上总有胃寒酸胀的毛病,正巧下官家中祖传了一颗养和珠。不瞒公公说,家父早年也有胃寒症状,自佩戴此珠后不到半年便完全康复,且食欲比之前还增加了不少。下官现将此珠赠与公公,望公公笑纳。”白晨把脸一沉说:“冯大人,你身为宰执,应该严守法度,怎能如此行事呢?再说,此物太过贵重,咱家岂好收下。”冯体仁一笑说:“公公不要误会。此物乃下官祖上所留,值不了几两银子。况且,是赠与公公治病所用。待公公身体康复,若不喜欢,还与下官便是。借物医病,不违国法,还请公公赏收。”白晨这才接过锦盒,打开观瞧,只见盒内躺着一颗大有寸许发着温润绿光的宝珠。白晨心中喜欢,装模作样地说:“既然,冯大人一片诚心,那我就先用几天。冯大人有何疑虑只管道来。”冯体仁压低声音问道:“下官自打接了学差,夙兴夜寐,竭尽所能,现已将恩科考试基本安排妥当。但下官对录取事宜,特别是进士人数,进士出身、分布等等细节还要向公公请教。”白晨也压低声音说:“冯大人伶俐,竟然在这次恩荫中没有举荐任何人,自然也该知道圣人门徒是有定数的。”冯体仁又向白晨凑近了些,说道:“公公的意思是,皇上不愿恩荫那些官宦子弟?”白晨向椅背上一靠,把玩着那颗珠子,说道:“冯大人,这珠子,不错。”冯体仁还想再确认一下,又问道:“可是,下官怎样知道某考生是谁人的门下呢?”白晨缓缓起身,一边向外走,一边说:“让礼部对考生再次登记,写明籍贯、出身、荐举人等项,就说是为了核对考生身份,防止替考,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快走到门口的时候,白晨停下又说:“有一个山西举子叫宋启愚,是皇上要起用的人,冯大人务必取中。”冯体仁大喜过望,向白晨又是一躬说:“多谢公公指点。公公慢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到了六月末,全国的举子陆续到达了京城。文人相聚,胜友如云,茶肆酒楼到处都能见到文友唱和的场景。又过了一日,同泰帝正式颁旨,任命参知政事冯体仁为本次秋闱的主考,东宫侍讲学士关知信为副主考。一时间,京城的达官显贵、绅商巨贾纷纷花费巨资请托走动,希望能够打通关节,让子侄金榜得中。
七月初五这天,朝会结束后,同泰帝下了御阶,欲回后面的养德殿。他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转身,面向群臣,和蔼地说:“一年来,众位卿家辅佐朕治理国家,平定外患。朕常想,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忠臣良将。今年正值恩科大比,众位爱卿尽可将自家门下有能力者推荐给朕。朕将会在伦才之外,另行恩荫。”殿内的臣僚听到圣上关爱的话语,无不感动。他们再次跪倒,山呼万岁,发自内心地感谢这位皇帝。
此后的一段时间,同泰帝每天除了处理日常政务之外,还会专门抽出半个时辰,阅览各种荐举奏折。令同泰帝震惊的是,没几天功夫,被自己誊录的等待恩荫名单竟然有数百人之多。同泰帝十分光火,待养德殿内没有外人,他狠狠地骂道:“这帮弄权害民的小人,还想世代占据高位,真是痴心妄想。凡是被列入荐举名单的人,朕一个都不用,教这些朝堂上的蠹虫空欢喜一场!”白晨侍立在侧,躬身不语,只当没有听见。
从接到学差之日开始,冯体仁和关知信就异常忙碌。他们既要征调考官和工作人员,又要制定本次考试的规章条例,还要准备考场并协调各部院,保障考试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摸清楚皇帝意图,不能有违圣意。好在这两人都与科举和文人久打交道,到了八月中旬,前期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这一日,冯体仁自己在政事堂当值。大太监白晨替皇帝前来索要当天的重要折本。冯体仁先将早已备好的文件双手奉上,又笑嘻嘻地说:“白公公留步。下官想请公公坐下吃杯茶,歇息片刻。”白晨知道他一定有事相求,故意装做很着急的样子说:“不必,咱家得赶紧回去,皇上还等着看折子呢。”冯体仁施了一躬说:“下官有重要事情向公公请教。还请公公驻足片刻,不会耽误太长时间。”白晨这才转身,坐到上垂手的椅子上,说道:“你们哪,就喜欢给咱家找麻烦。咱们万岁爷是何等聪明睿智,你们的那点小心思还能看不明白吗?”冯体仁一边微笑应承着,一边从袖子里摸出一个红色小锦盒,恭恭敬敬地呈递给白晨说:“公公所言极是。前些日子,听公公说身上总有胃寒酸胀的毛病,正巧下官家中祖传了一颗养和珠。不瞒公公说,家父早年也有胃寒症状,自佩戴此珠后不到半年便完全康复,且食欲比之前还增加了不少。下官现将此珠赠与公公,望公公笑纳。”白晨把脸一沉说:“冯大人,你身为宰执,应该严守法度,怎能如此行事呢?再说,此物太过贵重,咱家岂好收下。”冯体仁一笑说:“公公不要误会。此物乃下官祖上所留,值不了几两银子。况且,是赠与公公治病所用。待公公身体康复,若不喜欢,还与下官便是。借物医病,不违国法,还请公公赏收。”白晨这才接过锦盒,打开观瞧,只见盒内躺着一颗大有寸许发着温润绿光的宝珠。白晨心中喜欢,装模作样地说:“既然,冯大人一片诚心,那我就先用几天。冯大人有何疑虑只管道来。”冯体仁压低声音问道:“下官自打接了学差,夙兴夜寐,竭尽所能,现已将恩科考试基本安排妥当。但下官对录取事宜,特别是进士人数,进士出身、分布等等细节还要向公公请教。”白晨也压低声音说:“冯大人伶俐,竟然在这次恩荫中没有举荐任何人,自然也该知道圣人门徒是有定数的。”冯体仁又向白晨凑近了些,说道:“公公的意思是,皇上不愿恩荫那些官宦子弟?”白晨向椅背上一靠,把玩着那颗珠子,说道:“冯大人,这珠子,不错。”冯体仁还想再确认一下,又问道:“可是,下官怎样知道某考生是谁人的门下呢?”白晨缓缓起身,一边向外走,一边说:“让礼部对考生再次登记,写明籍贯、出身、荐举人等项,就说是为了核对考生身份,防止替考,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快走到门口的时候,白晨停下又说:“有一个山西举子叫宋启愚,是皇上要起用的人,冯大人务必取中。”冯体仁大喜过望,向白晨又是一躬说:“多谢公公指点。公公慢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