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1 御驾北征-第2/5页

加入书签
  同泰帝坐定后,先让张文辉和陈松昌落座,又命赵义廷和周亮站立一旁,而王克明与刘睿则侍立在皇帝两侧。同泰帝先对张文辉说:“老相国六十有五了吧?”张文辉赶紧欠身答道:“是。圣上还记得微臣年齿,臣不胜惶恐。”同泰帝接着说:“先帝在日常对朕说,张相遇事沉着、有大策略,可以国事相托。如今,朕初登大宝,还望张相能多多为国出力。”张文辉嘴上应承着,其实对罢相任闲职多少还有些耿耿于怀。同泰帝叫过王克明,让他给张文辉行了个礼,又说道:“老相国,朕二十一岁被立为太子,先皇指派王克明任太子府詹士,十三年来他随朕查办鄂州、永州,赈济山东灾区,平定安戎军叛乱,接待外藩使节,出任户部右侍郎和吏部尚书,立下了不少功勋。朕任他为宰相确实有爱重之心,有新朝新气象之意。但王克明在任相之前就多次说过要跟张相学习,善用国家公器,勤勉理政。他是你取中的进士,算是你的门生。希望老相国能与之尽弃前嫌,共同辅佐朕,这才是国家之福。”张文辉毕竟是做过多年宰相的人,对朝廷有着深厚的感情,见皇帝对自己如此礼遇,身为臣子的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他跪倒在地,流着泪说道:“臣糊涂呀!陛下的胸襟气魄远非微臣所能想象。先前臣对新朝确实稍有微词,但臣对陛下的忠心天日可见。陛下不以臣卑微,亲到鄙宅探望微臣,又在大内招待臣等,今又对臣倾心顾念,古时刘先主三顾孔明也不过如此,臣虽肝脑涂地也难报圣上大恩。臣在此发誓,但凡陛下所差,臣愿为驱驰。”同泰帝命王克明把张文辉搀起来,重新归座,让其品茶压惊。然后,他又转向陈松昌说:“卿家二十岁投军,因抗击西羌和高昌屡立战功受到先皇提拔,剿灭江南盗匪升迁副将,出镇益州晋升上将,近三十年中打了大小数百仗,为国家立下了不世的功勋。今天,朕特命开设大都督府,加封卿为大都督,掌管天下兵马提调。”其实啊,历朝历代都很少设立大都督府,而且大都督通常就是个虚职,没有什么实权,但从名义上来说,大都督的地位非常崇高,甚至超过宰相。陈松昌被这突如其来的天大恩赏砸得如堕青云。他激动地半天没能说出话来。刘睿上前捅了捅他。陈松昌如梦方醒,满脸热泪地跪伏在同泰帝跟前,口称:“圣上,臣何德何能敢受陛下如此恩遇。先皇在日常说臣志大才疏,要臣多读圣书。如今想来,臣确实浅薄,又怎敢担此重任呢。”同泰帝笑了笑说:“朕虽不如先皇睿智英明,但朕也绝不是庸碌之主,遇事专断、逢战果决的本事朕不会输给任何帝王。朕既然封赏了你,就是要你为国尽忠、为朕出力,你可愿意?”陈松昌磕了几个头,郑容说道:“陛下鸿恩天高地厚,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泰帝让陈松昌平身坐下,又叫宫女斟茶伺候。

  少顷,同泰帝对众大臣说:“前十余日,幽州、晋阳、雍州等地纷纷向朝廷告急,说北燕、柔然和西羌联合出兵,欲乘朕初登大宝夺我大周土地。朕为此夜不能寐。众卿可有对策相教。”陈松昌听完,起身离座,对着皇帝一躬到地说:“陛下,臣愿提一支大军北面御敌,解君父之忧。”旁边站着的殿前军都指挥使赵义廷和侍卫军都指挥使周亮也表示愿意领兵出征。同泰帝沉吟了片刻,对众人说:“朕在做太子时,曾经主政兵部和工部,也见过一些阵仗。据朕所知,北燕自世宗死后内争不断,近十年里换过三次皇帝。他们没有力量大举南下,只不过想乘此机会占些便宜罢了。况且,他们对西面的柔然也不是那么放心,不会倾尽全力。而西羌虽然土地广袤,但人烟稀少、产出微薄。他们历次来犯也都只能派出两三万骑兵,对我们的威胁是有限的。而我大周西北的雍、绥、延等地城高池深,防守严密,足可挫败西羌进攻。可是,柔然就不同了。近十年来,他们南下的次数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兵部奏报,柔然可汗已经吞并了周边的许多部落,现在他们兵强马壮、野心膨胀。他们南侵对我大周的威胁是最大的。”在场的几位大臣没有想到,这位刚刚登基的皇帝对国家形势能有这么高的见地。他们开始由衷地钦佩这位新皇。同泰帝接着说道:“鉴于情况紧急,朕任命张文辉为河北路行军总管加‘使相’衔,任命周亮为副总管,率领三万大军前往幽州、蓟州,同时节制调动河北、山东兵马,抗击北燕进攻。”张文辉对能够获得“使相”这样的荣誉头衔非常满意。他立即跪伏在地,和周亮一道领受了皇命。同泰帝又看着陈松昌说:“陈爱卿素来熟悉西北军务。朕命你出任长安路和雍绥路行军总管,统兵五万前往雍州抵抗西羌,并防御柔然。”陈松昌也跪倒接受了命令。“至于北方的柔然……”同泰帝朗声说道:“朕当御驾亲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