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二人纠结起一万骑兵,迅速追了过去,直奔夜安。
夜安在辽国未入侵之前,是链接着辽国与大晋的贸易,商品贸易十分发达,全国举世闻名的商人,在这座城中就有三分之一。
只不过后来辽国入侵,一路势如破竹,丝毫没有给大晋反应的时间,这座城里面,只有一部分的商人为了未雨绸缪提前转移了财富,但仍然有不少人留在了此处,导致辽军攻入夜安后,收集粮食和银子,银子敛取了三亿万两白银,粮食更是解决了辽军三年的作战粮草。
消息传回辽都,辽皇亲自下令,命人全程大军保护,一路运回百官见此无一不赞同攻打大晋,毕竟如此多的银子是一个国家十年税收,而且这仅仅只是一个城的,没人能想到只是一座城就有如此多的银两,那么大晋一百多座城会有多少银两。
即便是出于混乱之中的辽都,都达成共识,就是确保攻打大晋,不能受到影响,否则会遭受其余势力共同打击,这才导致一直被嫌弃的段破军才有了发挥的余地。
在没有打破夜安之前,都是由文人执掌最终决策权的,而破了夜安,最终决策才重新回到段破军手中。
夜安里,尸体一地都是,大部分都是辽国的士兵,只有寥寥无几的大晋士兵。看着惨烈的战斗,一地的残肢碎体,鲜血将夜安寂静的城染红。
跟随在秦可莽的队伍中,五皇子略显害怕跟在队伍中间,小心谨慎生怕突如其来的敌军来个偷袭。
在三十万的大军中自然无需担心这些,可在一千人的队伍中生怕有人来偷袭。
秦可莽看到五皇子胆小的行色,不由嘲笑道:“这就是辽国的五皇子吧!这么胆小,何愁皇位了,不如讨个王封封吧!”
在各国都有一种继承规定,那就是如果封王自动放弃皇位,换一生逍遥自在,不在继续争夺皇位,同时皇上也不能杀伐受封的王。这个规矩延续到三百年前,被人打破,原因是这个受封的王作恶多端,引得皇室内乱,百姓民不聊生,最后不得不打破规矩,处死了这名受封的王,可这依然阻挡不了已经被点燃怒火的百姓,起义推翻了王朝,建立了大晋,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决定改祖制立新制,改为受封的王不得范几种死罪,一经查处,处死封家移族谱。
这个规矩被各国所接受,纷纷改祖制立新制,但受封的王不在争夺皇位流传了下来。
这个时候的秦可莽劝自己受封,无疑是阻拦自己争夺皇位的信心,令五皇子恼怒起来,对着秦可莽说道“秦将军,我认为你可以闭上嘴,在说话,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在干预朝政,干预皇位继承。”
压力向秦可莽压去,让秦可莽瞬间闭上了嘴,但心里也憋出一股火气,辽国对于皇位继承非常严格,尽管皇上依旧强势,可是众位皇子依然在争夺皇位,毕竟有各方势力在不断博弈,削弱其余的势力,已谋求自己皇子可以靠近皇位,这样的明目张胆,皇上虽然恼怒,可也无力回天,毕竟这样的情况从辽国建立,松散的制度,就一直存在各方势力在争夺权利。
虽然各方在争夺权利,却不敢明目张胆争夺皇位,在祖制中有一条,如有人参与皇位继承,杀无赦。
这就导致各方势力虽然在推荐自己的皇子上位,可没有一个人敢直接说,要谁上位,否则会被当今圣上直接派兵诛九族,且没有一人会阻拦,这就是祖制的强大之处,毕竟是先祖立下的规矩,
无论你是谁,也不能破坏祖制,破坏祖制就是在破坏规矩,一个规矩从小到大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会觉得祖制就是对的,一切违法祖制的都是错误的,会受到所有人的讨伐。
辽皇也在等机会,一个能够影响这个规矩的人,直到宰相出来大刀阔斧抑武扬文,尽管这损失到自己的利益,可面对更庞大的利益,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换取更大的利益,所以牺牲的代价,就是一路扶持辽皇上来的段破军受到打压,却依然不为所动,继续支持宰相打压其余势力,削弱各方。
秦可莽只能无奈闭上嘴,默默带路,直奔粮仓,查询粮草踪迹,否则三十万大军没有粮食吃,会引发兵变,尽管辽都有粮,可也没有在三日之内能运过来,如今辽军大营中的粮食,节省一点还能坚持三日,三日之内弄不回粮食,便会发生兵变,压力就会给到大将军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