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奋力扇动的蝴蝶翅膀(2)

加入书签


  鲁大木从皇宫回来后,就觉得做什么事都有点不得劲儿。

  皇帝安排的三种车,军用厢车,军用运输车,乘用车,回来跟一众大匠研究了下,发现全都是工况极端的车。

  军用厢车要极端粗制,需要野外粗木拿来就做。

  军用运输车相对常规,但需要重载极耐用。

  乘用车相对轻载,但需要极端耐跑。

  这种极端用法,可跟鲁大木大匠经历中,以稳、重、奢华为基调的匠心,冲突极大。

  虽然感觉别扭,鲁大木还是把工作安排了下去。新手和粗工都去做军用厢车;一般熟手去做军用运输车;高手则跟他一起研究乘用车。

  期间李如铁过来,简单跟他讨论了下转向架和轴承的钢木结合问题。

  这个倒是两人长年合作的项目了,转向架无外铁器生钉打进木材,然后再用铁皮包牢加固。至于铁钉铁皮与钢柱连接,这个他木匠就不用管了。那是铁匠的事。

  轴承,则更简单,轴承外圈留槽,装进木制留位里,然后打进铁楔,木器外再包铁箍或在车轴上装堵头,就可以了。

  李如铁走后,鲁大木转身去看正在做的车。结果刚转到偏厢车制造那边,鼻子就被气歪了。

  上去就踹了几个徒弟几脚。

  几个徒弟正带着粗工努力地把木件刨平修齐整。

  活儿干错也就罢了。那刨工之差,可实在丢他鲁大匠的人!

  不踹不行!

  踹完也不跟委屈的徒弟解释。拿出皇命令牌,令徒弟拿着去四卫营调几个随军工匠。明日一早报道。

  第二天随军工匠到齐。鲁大木带他们到上林苑随意找了片林子,吩咐随军工匠自行砍伐一些木材做偏厢车。

  随军工匠这倒是熟的,看了看车型要求,到山上选大一点的木头,也不分松木柏木,哐哐哐砍倒,大斧头砍成几截,然后就手在一头用手斧砍出榫头,另一边在在大木上用凿子凿出卯孔,就在鲁大木皱眉中开始拼装车厢了。

  拼好后卯孔再用大楔子楔牢。

  一会儿的功夫,已是拼出了车厢。

  鲁大木上去揣了一脚,稳是挺稳得,点了点头。

  吩咐重车轻车各做三辆。

  ---------

  孙应元与周遇吉正在四卫营中收拾行李。

  黄得功带着皇命令牌来见过他们了。

  命令是他们二个各带50个小旗,配驴马配工具,任务是去蓟州密云找铁矿。

  黄得功交待,这是皇上觉得可能有效的一个找矿办法,派他们和铁匠到燕山试一试,看办法灵不灵。灵的话,以后要推广。

  孙应元与周遇吉有点皱眉。这九月深秋,钻老山林子,可不是什么好活儿。

  而且这小皇上简单是想一出是一出。

  如果矿那么好找,那不是随便谁谁,拉个驴出个门,随便找个山头转上一圈,不就找到了吗?

  好在黄得功说了。皇上要求不算高,离密云县城去北边燕山50里就行了。

  三人合计了下,虽然不知铁匠具体要求是多少,但这种活计理应人员散布不会太密集。按1里地放2个小旗,相互之间就都能看得到。100个小旗就可以放50里地宽了。

  跑个来回100里,3天左右时间是够了。

  总体上不算太重的任务。

  黄得功提醒了下两人,密云那边地形再找一个跑漕运的人问下。把准备工作做得细些。毕竟马上10月,搞得不好就大雪封山了。

  两人也知是这个理儿。黄得功走了后,赶忙安排人去找人。

  结果找来人一问,密云在那边就是个山坳,他们需要在东北西三个方向都走50里。就这还是投机取巧没算半圆呢。

  这样下来,考虑来回路上,以及三次深山之行,怎么也得按15天野外准备。

  两人只能按这个准备行程。

  并安排人去通知铁匠。

  -------

  李如铁则正在头痛转向架和轴承之事。结果四卫营过来说试找铁矿要在深山老林吹15天秋风,就觉更头痛。

  叹口气,先不管铁矿,处理转向架和轴承事。

  手上有皇命令牌好办事,把一众铁匠找来,商量办法。

  大家讨论了一下,均觉得转向架还好,打制不难。但这个轴承实在是不好制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