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阳东西与南北两条大街呈十字交错,正中是皇城,皇城东西两端是各省部署衙,和皇城一起将皇宫拱卫。
皇城北面则是盛阳声名卓著的太仙湖,太仙湖与横贯盛阳城的紫金河相连,紫金河则与大江相通。
盛阳城可谓揽地利形胜,得山川之便,拢天南王气,极具气象。
太仙湖畔是皇家內苑和天下人皆知的上林苑,九曲阁。
大周国子监,位于北大街东端,与鸿胪寺、太常寺毗邻。
鸿胪典仪节,太常掌阳祀,位列小九卿,虽非权势滔天富贵至极,却是实打实的清贵,也算是读书人当家的地方。
鱼潜太液抱珠游,鹿放长春戴月呦。蝶飞祇绕宫墙畔,不向罗浮海外求。
与虎闱为邻,恰得其好。
读书人要读出个朗朗乾坤浩然正气来,首先要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明礼仪,尽忠孝,知荣辱,而后才大笔写春秋,富贵哀荣。
按不成礼制的成例,朝廷三品及以上官属奉旨进京,皆有对应的署衙负责招待安顿。
迟到一月有余的杨临安由林府管家叶盛亲领到国子监报到造册,闻冠雪暂时留在林府。
大周离盛阳最远的州是北益州、夏州和雄州,象州次之。但若论最晚到的人非杨临安莫属。
听闻杨临安来报到,国子监右司业蒋兆光亲自为他办理入学登记造册,过程很顺利,不到半个时辰即办妥。
国子监目前共有学子一千一百余人,分设国子学与太学。严格来说,杨临安不是国子监伴读,是进入国子学,与王公将相及五品以上官宦子弟同窗。
不论朝野,都心知肚明藩镇勋贵子弟入读国子监是怎么回事,但知道归知道,人家依旧藩镇勋贵弟子,不是落毛的凤凰。
况且藩镇勋贵子弟伴读国子监,是圣眷天恩,谁敢轻忽怠慢?万一激怒了他们的爹或是兄长,后果谁担得起?至于到头来是读出个锦绣前程,还是刀斧加身,谁能料得准?
蒋兆光懂得识人说话,PY侯、镇北将军、象州经略使任何一顶帽子都能压死他,即便是二公子,也不是他一个四品下的国子监司业能得罪得起的?
“打今天起,杨公子就正式算是国子监的人了。祭酒吕洞萍吕大人今日外出不在,等回来了鄙人领杨公子去拜会他。”说完又朝一直陪侍一旁的叶盛说道:“叶先生请回,杨公子交给鄙人保证绝无问题。”
都说国子监的读书人脊梁骨又硬又直,脾气德行像茅房里的石头,这蒋兆光挺会来事的啊。杨临安笑道:“每一个上国子监求学的士子都要当面聆听祭酒大人训诲?还是学生独有这份殊荣?”
蒋兆光脸不改色道:“如果每个人吕大人都躬亲自教,那还不得忙死?”
杨临安道:“既然如此,要是祭酒大人没有特别点名想要关照学生,那就不打扰他了。”
蒋兆光点头道:“也好,以后有机会。”说时眼睛看向杨临安背后的一截剑柄。
杨临安问道:“是否国子监有规制,只许刀笔不许刀剑入内?”
蒋兆光笑着摇头道:“倒也没有。”
杨临安忽然小声道:“不瞒先生,学生七岁时遇到伏牛山的得道大真人,就是精于阴阳谶纬那种,曾给学生批字测命,要我成家立业之前务必背着这把剑,否则怕是看不到成家那一天。所以咳……你知道的。”
蒋兆光疑道:“竟有此事?”
“千真万确。学生也曾不信邪,差点……唉,一言难尽。”
“原来如此,理解。嗯,叶先生还有何事?”
宰相门房三品官,叶盛作为兵部左侍郎府大管家,虽说盛阳绯紫遍地、将相横行,还是有些分量的。“蒋大人客气了,如果这边暂时没什么事,我带杨公子去看看住所。”
蒋兆光奇道:“叶先生有所不知,国子监普通士子需要自寻住处。但像杨公子这样于社稷有功的王公勋贵子弟,朝廷有明旨,功臣之后不可怠慢,由中书省统一安排住所。”
真有这好事?还是皇家财大气粗设想周到。把那些个骄横公子哥放到一起,就不怕他们相互勾连或攻讦倾轧吗?
杨临安觉着自己多虑了,天下的人尖儿都聚于中书省,自然也想得到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