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花开》上部:北方来信(三十九—四十一)-第5/9页

加入书签
我想起那天上午桂花妈妈来我这里的事。一般情况下,村民很少有人主动到我这里的,有的话,进院打声招呼就走,更少坐下来聊天的,去年冬天每天晚上倒是有人在我这里烤着火炉聊天说话,但天一热,人就少了。常来的有老支书、你爸爸、村委的其他人,还有二神仙。村里老人多,我常主动去他们那里唠嗑,询问村里的陈年旧事,主要为北方庄写村史用。所以,桂花妈一坐下,我知道可能为桂花的事。

老人说:“桂花从小好强,爱耍小脾气小聪明,但这都不妨碍孩子成人,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桂花有个心性,喜欢好人有文化的人更喜欢健朗爽快的人,话说到这里,我不掖着藏着了,桂花在您这里看书学习,看出一肚子毛病了,从小老人对我们说,书里有金有银,也有七情六欲,尽信书不如无书,就像看戏,戏台上再好还是戏,把戏当做日子过,拿戏里的人和自己对好入座,十个里边十个学坏。”

老人的话不无道理让我感慨的是她竟能说出“尽信书不如无书”得话来,虽然引用的不恰当,谁又能在此时此地产生误解!当然,老人的话并不全对,可我不能表示反对,更没理由和意愿跟她辩解,我只是静静的听她说下去。

她说:“我这话说的不够明白,您一个做学问的会理解吧?”我说理解得了,您把您的担心和想法说给我吧。老人看看我,又继续说:“我担心桂花是不是有什么想法,比方说对您有什么想法,她要这样想这样做就她的不对,俺想您会教导她做个正派人。”

听到这里,我发现问题有些严重,我在不说话不辩解,我可能我眼对面北方庄人了。可是怎么给她说呢?说桂花爱学习,没有胡思乱想,她不过给我送送饭,偶尔坐下来聊聊天,说说孩子的学习,说说小诚杰跟着我练字读书,只怕解除不了老人的担心;如果向老人表白我的纯粹,对桂花没有男女间的非分之想,不就没有化作有了;如果告诉她真相,老人不会怀疑我是怎么知道桂花夫妻间的事的吗?但我知道,我必须说,要考虑从那个角度选择哪个话题说。

最后,我选择王向新对桂花背叛这个话题。

老人听后,沉默了几分钟,连连叹息,说:“现在的世态啊,我们越看越看不懂了。两口子不在一块,怎么就不能看好自己了?我也常听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离婚的不少,怎么你就让我家桂花摊上了?王向新那孩子确实混,可话又说回来,隔空打牛白日梦的,人又没住到一块,不缺心不少肺,连个汗毛没丢,桂花何必这么实在?”老这话让我禁不住想笑,这就是日新月异,时间快,思想转变得更快,老人怎能懂得这个道理。

老人的疑惑解除了,临走没忘记交代我再劝劝桂花,让她回心转意。

今天中午,桂花等我吃完饭,没有立刻离开,坐在椅子上翻看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我拾掇好碗筷去洗,然后把碗筷放到提篮中。她人低着头看书,这在往前没有过的。以前我吃过饭,总是她来收拾,任我怎么抢也不答应。我坐下后,把头天她妈妈来说的话给她说了,并问她知道她妈妈来找我吗,她说不知道,这老娘怎么来找你了,越老越糊涂。我说,老人关心你们啊,为你们好。她问:“我老娘的话没吓着你把?”我说:“你妈妈猜测的不无道理,当娘的最知儿女心。读书好,但读书又让人有思想,而且善于浮想联翩。比如老人常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男不读红楼女不读西厢,属地人的潜移默化比生活的力量大。”“既然你知道读书有坏处,为什么还要我学习?”她这话有点强词夺理。我说:“作为一个教书先生,最爱跟人摆龙套说文史,别说你曾经要求学习,即使你不说,我可能也鼓励你读书,何况你是高中生。”她问:“高中生不错,可我下学十多年了。”“你有梦想啊。”“对不起,刚才我蛮横无理了。”“你是赶话赶的,我并不怕,但我怕你真如你妈妈猜测的那样,眼里看不起王向新。”

话音刚落,桂花忽然流下眼泪,她转过身,抽抽提提停不住,我起身拿过一把毛巾递给她,她肩膀一耸一低的擦过泪,低声说:“你知道我说王向新废了我也废了的意思吗?”我说:“我知道,我能猜得到王向新,但我猜不出你怎么你也废了。”她说:“你这人,怎么不明白。”我说:“明白不明白对我意义是不大,主要看你以后怎么向两家人交代。”她说:“你觉得我该怎么办?”我说:“你认为王向新无可救药不可原谅,只好分手,你去县城照顾孩子,让他回北方庄,而不是你在这里。”她说:“王向新不算很混,他也是这样说的。”我说:“孩子更需要妈妈的关怀,王向新可以出去找活干,偶尔到你们新家看看孩子,等段时间,你们实在无望了,再办理离婚手续,谁也别耽搁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