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篇章 城北往事-第3/4页

加入书签
回家以后,老伴见王长福捧回一大捧金光闪闪的金豆子,眼瞪大了,嘴张开了,惊讶的半天说不上话来。待到王长福把经过一说,老伴在他头上狠狠的戳了一指头说:“你这个长福呀真是个长笨,那个石窝像个蒜臼子那么大能盛多少金子?要把石窝凿成个大大的金斗,那下回雨咱不就能挖一斗金子吗?”王长福一听有理,也顾不得喘气,立刻带着锤子和凿来到山上,把盛金子的石窝凿成了个金斗。他凿好后,看看还嫌斗小,就用凿狠狠的砸,把那个金斗凿的越来越大。,心想:这下可好了,再下雨我就拿着布袋来背金子吧。可谁知这一来,那个天然的金斗被凿的变了型,再也盛不住金子了。

后来人们传说,金斗山上还有的是金豆子,但是出来多少都叫南方人在金鸡岭下盖的金鸡庙里的金鸡给吃了。不管怎么说,金斗山还是和莲花山一样,每年都有七十二场浇花雨,种什么长什么,是个山青水秀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我带着她去寻过金斗山,但终究因脚程远的缘故,而没有去到并攀登上去看看。远远的看去,金斗山确有些像“尖斗”,不够大也不够高,单独的就一个山头在原野里矗立着。

右转直去的尽头,有一道不高的山梁或连绵的矮坡,坡下面有一道不长也不大的隧道或洞口通连了斜着在旷野里通到眼的尽头。洞口的上面,是铁轨。铁轨上偶有装煤、装木材等等货物的黑色的火车冒着烟气经过。

我和她去到坡下的时候,她跟我说新泰火车由来的时候,刚好有一列火车在的眼前轰咚轰咚地横着通过。一边离开公路走到刚能没人脚踝的麦地里,然后爬上不到10米高的土坡,站在坡上看已经远去了的消逝在人眼里的火车;一边听她跟我说铁路是“小RB”占据时修的,是奴役中国山东劳工修的。因为它是RB发动侵华战争的活的罪证,是让现在的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而“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又因为它还能发挥货物运输的作用,所以铁轨还在,火车还跑。站在铁轨边上,RB侵华时,国人被奴役的样子、国人起来抗日的样子,都纷纷地从我看过的影视剧中跳了出来,然后把我带去了那水深火热、战火连天的岁月。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正在用血肉铸成新的不倒的长城……。

过铁轨,走到坡下的麦子地里去,在靠坡的地儿,两个人相互依偎着坐下,看原野里的麦子地、小山丘,和偶尔从眼里过去的人,及远的、近的小村落和住户。和洵的阳光照在人的身上,暖暖的。暖得她把头羞羞地、轻轻地,埋在了我的胸口,然后闭着眼睛,侧着用耳去听我的心跳;我也学着她的样子把头埋在她的胸口,然后闭着眼睛,侧着用耳去听她的心跳。我和她都是学临床医学的,是听过心跳的,但那是听别人的心跳,是用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去听的。第一次听她的心跳、听我的心跳,第一次用耳贴到人胸口去听心跳,那咚咚的节律声,似是从心胸跳到了脸上,跳得她的心胸、我的心胸,热腾腾的;跳得她的脸、我的脸,红通通的;跳得她的眼睛、我的眼睛,正泛起阵阵笑!

原野里有庄户的屋顶袅起了炊烟,许是在告诉我天儿不早了。我们相互牵了手,从地上站起来往回走,转身爬上坡,看一眼铁轨两端通往的方向,俯瞰远眺了周边的光景儿,沿着原先来的路,又跨过铁轨,下到坡的另一侧,去到地里,走过麦地,上到公路上,回往住的地儿。

走过麦地的时候,她刻意踩着麦苗,踩了一排又一排。对此,我很惊奇!待到“她跟我说,开春前,于北方踩庄稼地里的麦苗,是帮人保墒行好事,而非干坏事,是不会招来责骂”的时候,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合着鞋,用脚踩在麦苗上走着。保墒,这个大量用于祖国北方地区的词汇,确实是很有生命力的。因为天气干燥,特别是开春前的秋冬少雨,地里的土壤都显得特别松散,土壤里仅有的水分很容易蒸发丢失,人为地在地里踩,确实能把松散的土踩得紧实一些,起到保墒“保水”的作用。所以“保墒”这个词汇因为接地气和实用的缘故,在北方的庄稼地里,在农村,在人们的嘴里常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