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篇章 儿科天地

加入书签


到了真正开始实习的时候,我先是被分去了新泰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的一楼—儿科病房。在一个月还是两个月这不长的时间里,在一楼儿科于见识和实习印象方面最深的,是对婴儿黄疸病变的医治。一天天地跟在老师们的身边,虽然到现在只记得婴儿黄疸病这个病变,甚至到现在连一丁点都记不清有关婴儿黄疸病变的诊治,特别是治疗方法,但在那个时候,我确实是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哦,我记起了维生素B12、维生素K,即:这两种药物对婴儿黄疸病的治疗,好像有什么关联,也或许不准确。可即便在时过20多年后的今天,我对自己仍然还能记起“一点在住院大楼儿科病房里的关于‘跟着老师学,为有病的小孩,甚至是为婴儿看病、治病’”的过往,而感到欣慰得很。因为,它的确是能够证明,我在儿科病房的实习,的确有认真实习过,并学有所得。

在儿科的实习,除了在住院大楼的病房需要占用时间外,在其他的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我都是在医院的门诊大楼里的二楼的儿科诊室里度过的。

在门诊大楼里的二楼的儿科诊室里,我不仅仅跟着老师经历了为很多小孩看病诊治的事儿,和看见了很多“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的不易,及父爱母爱的天性,而且我还于医学的人生经历里第一次试着学会了用医学术语和符号开处方。虽然一个学临床医学的最终是会去当医生的,而会用医学术语和符号开处方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但于当时的我第一次近距离看着老师看诊完病人后,然后龙飞凤舞般写着只有医生才能看得懂的处方,特别是只有医生才能看得懂的医学符号的时候,我觉得它比摩斯密码还神秘和惹得人手痒痒。于是,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开出跟老师一样的医学术语和符号的处方的时候,我顿时兴奋得欲要手舞足蹈起来。即便,那种兴奋还得硬是必须将它压下去,而不能让它在老师和患者或者在别的旁人面前,特别是在患者及其家属亲人的面前表现出来。总之,我在那一刻是极为幸福和有成就感的。那,也确实是我在实习里面所获得的一大收获。

说是门诊大楼,其实是一幢建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类似于民国时的那种青砖砌就的二层排楼。排楼向南临近街面墙角根的枯树、老藤,正在无声息地诉说着它们的历史和故事。楼内各间门诊的房内的看诊的医生,和楼道里排队候诊的病人及其家属、朋友,正在证实这幢不高的二层排楼,于整个医院的重要性。实习的时候,我的其他的很多同学是没有去到门诊实习的经历的,我有幸被住院大楼里的儿科病房的医生看上,然后在她(他)们去门诊坐诊的时候被带上,而有了上面所说的那些门诊的经历和收获。

在带我去门诊实习看诊的医生里有一个姓马的,我跟着她看诊的时间多一些,也学得更多一些。缘何如此,也许是我真的表现得很不错,也许是我也姓马的缘故。听说,她后来还当了新泰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大我不到十岁的样子,不知道她是否还安好?愿她安好!甭管怎样,我很高兴也很感谢在新泰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实习时能有去到门诊实习的经历,且让我有了一段跟着并学到了一些“看病开方”的本领。而且这段在儿科门诊的实习,是我从国家计生委泰安人口学校,去到新泰市实习点后,在新泰市人民医院和新泰市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站那两个点上,于门诊方面的唯一的一段经历。

我不知道,班上的其他的同学还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但,我确信大家在病房实习的时候,很少甚至是极少有去到门诊跟班实习的机会的。基于此,于今想起那一段经历,心里仍然是暖洋洋的,头脑里仍然会一遍一遍地浮现出那时的一些场景。

门诊大楼与住院大楼间有楼廊相通,在儿科的实习,特别是在忙完“儿科门诊每天早上到下午两三点之前”的那一段时间之后,于其它的大都数时间里,是通过楼廊回到儿科病房里去度过的。而在儿科病房的实习,最忙的时候,也就是和其它科室的病房一样,是在早上交班后查房的那一段时间。呆在病房里,除了在忙的时间段,跟在老师们的身后查房,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医生该干的事儿,便是每天习惯性地看病历,去了解病历里面的患者住院期间每一天的情况和情况的不同,再之后便是聚集在医生值班室,准确的说是聚集在实习生办公室里看儿科书,捧着儿科书是真地期冀能有温故而知新的收获。或者是因为有些厌烦,而或是因为的确厌倦了的原因,而去劝说自己天天去翻看“早就学过,甚至是极为熟悉的临床医学方面”的书,也的确是显得不现实、不明智。所以,大家聚集在一起,在老师不在的情形下,便常常会开始天马行空、信马开河、天南地北地用山东方言说是“拉瓜”、用贵州和四川方言说是“摆龙门阵”,而闲聊说开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