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李轨称帝

加入书签


    …

    薛仁杲在一旁静静看着,见得常达如此忠节,一时间,心中不由得想到郝瑗,尽管二人一文一武,区别甚大,但却一样的忠耿。

    “常将军,朕在问你一次”,薛仁杲起身走近,盯着常达问道:“你果真不降?不畏死乎?”

    常达闻言洒然一笑,“七尺男儿,死有何惧,但恐成为贰臣”。

    听闻这话,薛仁杲点点头,竟在一众西秦将领惊诧的目光中,亲手为常达解开绳索,“常将军是位好汉,朕不杀你,但如今李唐未灭,亦不能放你”。

    而后吩咐道:“将常将军带下去看押,不可虐待,若其归降,速来禀报”。

    常达朗声大笑,“纵使关我到死,亦是不降”。

    安定城,李世民一脸沉重,陇州被破,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着实有些打乱李世民的思维,在李世民看来,据守安定城,便是插入泾州的一个钉子,进可攻取失地,退可守豳州京畿。

    但是没有想到常达好心办坏事,竟将陇州给丢了,这让本欲撤军的薛仁杲一下又找到了方向。

    雄心勃勃的薛仁杲当即传令内史令翟长孙固守金城,以应对李轨,而薛仁杲则收回撤军命令,大军进驻灵台城,与李世民针锋相对。

    薛仁杲只是性格暴戾,但脑子不傻,他知道继续作战定是危险重重,但薛仁杲极度自信,他只要再次击败李世民,便可进占豳州,直逼京畿,届时一切危难迎刃而解。

    大将赵弘安见状忙是劝阻,“陛下,莫要忘了凉州李轨,如今我大秦将士尽在此处,金城少兵,届时纵然打进长安,则金城失手,如之奈何”。

    一旁的午士政亦是皱眉附和道:“是啊,我等将士基本都是金城人氏,家卷皆在金城,一旦金城有失,士卒定是纷纷溃散”。

    薛仁杲闻言却是不屑一笑,“李轨?不过见风使舵之小人,只要朕击败李世民,进取长安,李轨定将背弃李渊,向朕称臣纳贡”。

    一众西秦将领闻言亦是愕然,仔细想想觉得有些道理,毕竟李轨此人之前乃是武威鹰扬军府司马,在座诸将或多或少都与其打过交道,见风使舵倒也确实附和李轨脾性。

    翌日,薛仁杲留下兵将驻守汧源城,便是率领大军直奔灵台,进逼安定、高墌。

    武威郡,姑臧城,李轨意气风发,占据张掖郡、敦煌郡、武威郡、西平郡等地,薛举父子东征后,又趁机夺取抱罕郡(河州),尽拥河西五郡之地,河西之地,民风彪悍,多出精兵强将,李轨之综合实力由此跻身天下诸侯前列。

    志得意满的李轨并不满足于区区凉王,在攻占河州(抱罕郡)后,信心暴涨,而后在一众文武的劝谏下,竟是僭称帝号。

    定姑臧城为都城,正式登基称帝,建国大凉,改元安乐。

    封其子李伯玉为太子,曹珍为尚书左仆射,梁硕为吏部尚书,安修仁为户部尚书,邓晓为尚书左丞,一应文武,尽数封官进爵,君臣同贺。

    刚刚登基不久,来自长安城的使者鸿胪少卿张俟德持节便辗转来到凉州。

    在先前书信之中,李轨表示接受大唐册封的凉王,现在使节到来,进行正式册封,李轨一下子有些慌了。

    姑臧城,之前的县署,如今的大凉皇宫。

    李轨满脸忧虑,不停哀叹,“唐使已到,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啊?”

    吏部尚书梁硕见状直言道:“暂不可与唐国起冲突,不若暂时隐藏,将御用之物收起,对张俟德以王爵示之,左右不过几日时间,待张俟德走后,再恢复帝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