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
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见贤思齐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
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要做到。
严父良师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做官。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
通宵苦读。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他的学问却十分渊博,对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医、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他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
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他对劳苦的乡里充满了同情,有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文仪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状元及第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赴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
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明晰了。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亲定名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
,时年文天祥二十一岁。
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卷子是密封的,拆开一
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此后,人们就以「宋瑞」为天祥的字。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
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
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
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
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
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
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
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
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
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菜市口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
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死后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英名千古
文天祥殉难后,汉族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