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崆峒派飞天神剑许笑天、

加入书签


    崆峒派

    崆峒KONGTONG派是传统中国武术流派之一,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

    第一代掌派人唐朝甘肃人飞虹子吸收了当时瓜州现在的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花架门」。

    崆峒派武术取众家所长,在其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加功力为目的。

    崆峒派武术特点是「奇兵」兵器,它不属于十八般兵器。

    形式各种各样,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易被对方发现,交手中往往能出奇制胜。

    崆峒武术到了唐代盛行一时,也促成了体系的完善,李白诗云“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荡”。这一时期,“派”开始形成。

    第一代掌派人唐朝甘肃人飞虹子吸收了当时瓜州(现在的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体系“花架门”,到此初步完成了崆峒派武学的整体架构。

    飞虹子也因此成为崆峒派第一代掌派人。

    门派历史

    从唐朝开始兴盛的崆峒派武术,晚清时达到鼎盛,到了现代,已基本脱离了普通人的视野。以致大多数人认为崆峒派只不过是武侠小说中虚幻的门派。

    现代武侠小说中,崆峒派为名门正派,武术以剑术为主,走奇险辛辣之道。

    事实上,崆峒派武学中,剑术只是其中之一,崆峒派多用扇子、拂尘、铁耙、双钩等武器。现代弟子演练武功,用剑的反倒稀少。

    金庸在崆峒山立碑“崆峒武术,威峙西陲”。而实际上,崆峒派武术流传甚广。在晚清的广东,武术成为抵御外敌的工具。崆峒派第八代掌派袁一飞、第九代掌派胡飞子均立过战功。

    崆峒派武术并不是只有道士才练的武术。月牙铲、拂尘、扇子都是崆峒派常习器械,而拳术中有先天罗汉十八手、飞龙掌、崆峒太极拳等,充分融入了佛道儒三家文化。

    帮派门规

    崆峒派在对身份地位的的称呼上有别于其他门派。在一个门派,身份权利最高者,少林称为“住持”。武当峨眉等大多数都称为“掌门”,而崆峒派管其称做“掌派”或“掌派人”,原因很

    简单,因为在崆峒派有八个掌门人,即飞龙门掌门、追魂门掌门、夺命门掌门、醉门掌门、神拳门掌门、花架门掌门、奇兵门掌门和玄空太极门掌门,但他们只负责管理本门下的弟子,八个

    掌门是平级关系,不互相管辖,由于玄空门武功基本是掌派人独修的功夫,所以玄空太极门的掌门基本也就是下一任的掌派人了。而比八个掌门身份再高一级的就是掌派了。

    按崆峒派的山门规戒,每代掌派不能有工作,一生只能专门从事传授和弘扬崆峒武术。

    而在崆峒派早年的门规中又有传授和开派一说。按照掌派人的传代数,逢单(即第一代、第三代等)叫传授,逢双(即第二代、第四代等)叫开派。传授武功,就是师父尽量将所有武功传授

    徒弟,不使其失传。一个师父至多不超过十六个徒弟。所谓开派呢,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各地方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徒弟练我派的武术。按规矩,先开派的地方入门早的为师兄,后开派的地方

    入门晚的是师弟,而不以武功高低分师兄师弟。

    崆峒派还有一个规矩,就是每个徒弟所传的武功都是不一样的,分为一、二、三等。除徒弟外,还要有十个开山门弟了。他们必须是从优秀的徒弟中选拔出来的,授以崆峒派高级武功,做为

    掌派者的助手。传授一个徒弟武功的时间,一般为三年。但每位掌派要到各地去传授武功,来回走动。所以,三年时间是指师父实际指导的累计的三年时间,三年满,方可出师。

    历代掌门

    第一代飞虹子唐朝甘肃

    第二代飞绥子宋朝甘肃

    第三代云离子元朝甘肃

    第四代飞云子黄衫客明朝甘肃

    第五代眉姑女清朝四川

    第六代飞尘子曲一洪清朝四川

    第七代陆尘子清朝湖南

    第八代袁一飞清朝广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