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历史
武当派创立于湖北省武当山,为内家之宗,起于宋而兴于明。据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武当派为宋人张三丰所创。其功法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练,讲究以静
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武当功法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侵犯。一说之后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等内家拳均是
从武当内家拳繁衍发展而成。
郭高一道长1921年---1996年,河南省商丘人。
少年时就在当地学习二郎拳,少林拳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毅赴国难,在东北参加抗日战争。因仰慕武当传人宋唯一李景林之神技,有幸结识了当时太极拳传人杨奎山,郭应山等,讨教内家武
术,后因部队打散,便到辽宁省北镇闾山道观出家,隐身学艺,得闾山道观武当三丰自然派传人杨明真道长传授武当三丰太极拳及其内家拳功。文革其间被迫还俗回到老家河南商丘。
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后,郭高一于1981年在河南桐柏山重入道门,并拜隐修于桐柏山的武当龙门第二十六代传人在道教界德高望重的唐崇亮道长(唐崇亮,人称:“唐老道”安徽省颖上县人,
自幼尚武,29岁到武当山金顶拜三天门八仙庵龙门派第二十五代传人王信堂仙师门下,得习武当三丰太极拳并得到当时武当山道总掌门徐本善等嫡传武当功夫,落实宗教政策后居河南桐柏
山,在世115年)为师,受唐老道教诲,得唐老道点化,始悟内家真谛,并学得道家医药知识,1983年唐老道羽化后,郭高一道长回武当山紫霄宫常住,并开始在武当山道人内传授武当功夫。
一九八四武当山道教协会成立后郭高一为武当山道教武术总教练,其亲密道友朱诚德道长一起负责为武当山的道人传授武当功夫。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九年间郭高一道长和朱诚德道长成为了
武当道教武当武术气功的两面旗子,是中华武术气功界最负有圣名的神秘人物,特别在道教界有南郭(郭高一)北匡(匡常修)之称。郭高一朱诚德是武当功夫的传承人物。在武当山道教所
传弟子有钟云龙,蔡亚庭,张嗣永,吴华军等十几人,俗家所传海内外弟子无数。
一九八九年郭高一道长推荐其得意弟子钟云龙接任武当道教武术总教练之职后便离开了武当山,1990年隐修大道于神农架原始丛林二龙谭冷热洞中秘授关门弟子张嗣永,俗家弟子胡振林。一
九九三年隐修于九宫山,其间所传弟子有刘嗣传。一九九六年郭高一道长羽化于九宫山。
朱诚德,俗名朱林,河南南阳城关镇人。清光绪庚子二十六年(1900年)九月十八日生。这个佃户的儿子,刚刚出生4个月,父亲便在风雪交加之夜,丢下孤儿寡母而去。祸不单行,父亲死后
不久,母亲也积劳成疾,翌年农历九月九日,在人们登高临远企盼团圆的日子里,又离开了人间。从此,这个不满周岁,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生命便随着年迈的外婆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十
几年的乞丐生涯,不仅使他尝尽了人间的辛酸磨难,也培育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意志。5岁时,一次在街头乞讨,看到一个卖艺人,竟能腹顶千斤,又开顽石,盘膝端坐丈余高的
钢丝上,安然无恙,如坐平地……。从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便萌发了练功的欲望。后来流落新乡邂遇一位武当山云游道人,朱诚德叩拜为师。此人见朱诚德笃实敦厚,便传之张三丰太极拳
。一晃几年过去了,他竟能臂断砖石,手掷碌碡。
1950年正月十九日,朱诚德这位历经半生坎坷、尝尽人世炎凉的道徒,化缘乞讨徒步来到武当山寻找恩师金宇成。可是,金宇成已于1948年作古。朱诚德叩拜了恩师的灵位后,接过老师的衣
钵,住在紫霄宫潜心修行。
1984年5月,在武当山紫霄官武术、气功表演大会上,朱诚德用三个指头,把身体悬空支撑起来,示范各种高难动作,飘然神妙。当人们在惊叹之余把目光从这三个手指移向表演者的脸上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