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一个人设计了这么庞大的计划吗?”杜元星粗略地读完了整个方案之后,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李兴汉。
“当然,而且这只是许多份计划中的一个而已。”李兴汉不无得意地说道。事实上,他设计了许多份作战计划,目标针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强国和大国,即使是新明最亲密的盟友法兰西也不例外。“而且我的计划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刻修改的,一切都以当前最新的国际形势为准。”
“啊,啊,真是厉害啊。”张天任把那一大摞文件扔回桌子上,然后用一种漫不经心的语气说道:“你这么厉害,真应该去国防部工作啊,我们是不是应该联名向张部长情愿,让他把位子让给你啊?”
“喂,你别这么说,张部长好歹是你叔叔不是么……”李兴汉看见自己的伟大计划居然不受待见,心里有些生气:“而且我也不该去国防部,而是应该去参谋部!嗯,也就是军需总监部。”
军需总监部,是新明的一个重要的部门。它的设立时间大概是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末,仅仅只比瑞典和勃兰登堡(普鲁士王国之前身)设立相同的机构要晚一点,主要职责是担负工兵勤务、选择行军道路和宿营地、构筑阵地、传令、为行军部队指路、以及为将帅们起草报告和文书等任务。
至于这个名字大概是因为皇帝陛下入乡随俗,才没有改为后世的“参谋部”或者是“总参谋部”。不过李兴汉觉得名字没有改成这样也是正确的,因为军需总监部的功能相比总参谋部还是差了一些。不能够制定关于国防建设和作战的方针、原则,组织平时的武装力量建设,领导全国战备工作,以及在战时发挥作战组织指挥的能力。
“好好好,不管是什么部,反正你得去当个头头什么的,不然不能发挥出你的天才啊!”张天任摆了摆手,然后指着方案上的一段文字,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所描述的这些内容,都是属实的么?”
李兴汉听见他的前一段话,正气愤地想要还击,可是听见下一句之后,他暂且放下了计较的心思,而是把他的这段话记在了自己心里的小黑账本上,然后耐心地为他解释起疑问来。
“满清政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李兴汉首先就提出了这么一个论断,从根本上否决了报纸上的那些专家们所鼓吹的“反攻中原”的最重要的原因。看完那些报纸之后,他觉得本土的人几乎认定满清那边全是猪猡,只要派一队赶猪人就能把他们给解决了。
“满清的绿营常备军就有六十万,这还不算八旗兵和乡勇,团练之类的。你看看这报纸上,说什么‘三个月收复中原’,这不是扯淡吗?就算对方是几十万头猪,三个月也不好全部抓完吧?”
“还有这个狗屁不通‘十胜十负’论,强行鬼扯了一番,以为是写三国演义那样的话本子呢?这位玩弄笔杆子的先生大概是吧自己当成胸中十万兵的郭奉孝了吧!”李兴汉指着一张报纸上的一大块版面,上面写的是“我明对阵满清,我有十胜,敌有十败”。不过里面的内容大多是夸夸其谈,根本没有过调查研究就在信口开河。
“第一条,我军奉天潢正硕,以正讨逆,自然战无不胜。”李兴汉指着那段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它念出来,每年一个字就加重了一下语气。“这不是胡扯么?神乎其神的,要是靠什么“正”啊“逆”啊的就能打胜仗,我们怎么会被赶到美洲来?难道我堂堂大明,正统性还不如建州鞑子?”
“第五条,我军乃是民主之军,自由之军,所到之处,中原百姓必将群起拥戴!”
“这有什么不对?”杜元星惊讶地问道。“这不都是事实嘛?难道满清能比我们更民主,更自由?”
“没什么不对,但是放在这里就不合适!”李兴汉无奈地说道,然后把他的《红色方案》翻到某一页,上面系统地、科学地、完整地论述了之所以不能急于进攻满清的原因。
满清治下的人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追求。不光是满清这样,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一个王朝到最后毁灭的时候,几乎都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是之前呢?之前的时间里面他们也未必活的很好,但是终究是能活下去----------是的,这就是中国的老百姓,只要能活下去,他们就会努力地忍受一切的压迫。直到他们连卖儿卖女都活不下去了,他们才会为了自己,为了家人的活路揭竿而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