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的陆军和海军一向不对付,何况李兴汉一上来就是心急火燎地阻止这些陆军军官,自然会引得他们不爽。一言不合,扭头就走,这让李兴汉也很无奈。
“要是提督在这里就好了。”想要指挥得动这帮陆军,大概只有刘传明亲自过来才可以了,剩下的人他们肯定是一概不理的。
劝说无果之下,李兴汉只得回去和林远达会合,按照刘传明的指令,组织他们遇到的难民和白莲教义军东行,前往舟山避难。就在他们进行这项工作的途中,他们听见了宁波府被攻下的消息。
陆军虽然没有带火炮,但是却有不少炸药。宁波府城之内已经没有多少清军了,没有办法把每一段城墙上都派上守兵。而且宁波的城墙并不坚固,被爆破部队一下子就给炸开了,新明陆军一下子就冲了进去,用巷战消灭了城内的守军,还俘虏了宁波知府,总共没用上半天时间。
可正如林远达战前说的那样,陆军虽然攻下了城市,但是并没有防守他的打算,休息了一阵之后就开始返回。得知他们开始回程之后,李兴汉他们也带着部队开始往回走,以免碰见他们。
回去的路上,林李二人都是一言不发,只顾默默地走着,弄得杨易非常郁闷,几次想要开口却又都忍住了。直到最后返回军舰处,回到舟山港口内,杨易才开口询问李兴汉,为什么他们对攻城这件事情非常反对。
“具体的原因都已经和你说了。”李兴汉停顿了一下,思考几分钟后还是说出了原由:“其实最重要的事情是,攻城这件事对宁波的老百姓来说,可能是一件灾难。”
“为什么呢?我们的军人可不会伤害他们的呀?”杨易诧异地问道。
“我们的事并不会,但是满清那边的会。”李兴汉叹了一口气,对他讲起了一件事情。
那是一六五九年南京战役的时候。延平王郑成功会合时任兵部尚书的张煌言,取道崇明进攻南京。中途路过镇江,因为镇江守军不肯投降,郑成功便决定攻取,以便震慑江南的清军。当时的江宁驻防八旗将军管效忠带领三千八旗兵过来支援,结果被郑成功的铁人军杀得大败,镇江守军又惊又怕,开门投降。
此战之后,江南数十府县反正,张煌言带领浙军从那里经过的时候,那些百姓们夹道欢迎明军的到来。但是后来郑成功兵败南京城下,仓皇退到海上。张煌言没有收到消息,被重新叛变的各府绿营偷袭,深夜之中不辨敌我,年轻的浙军发生了炸营,好几万人趁着夜色各自逃命。就连张煌言本人都只能只身逃窜,多亏了世祖皇帝(当时还是唐王)过来救援,才保住了浙军中的骨干部分,让这支军队不至于消失。
当明军退走之后,清军理所当然地重新接管了江南地区。为了犒赏三军,清军统帅让手底下的士兵四处劫掠,抢夺财物,甚至绑架妇女供军队淫乐。张煌言在后来的回忆录里面,曾经详细地记载了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的故事。
那个母亲是从镇江来的,镇江被明军攻占,自然算是收复区,那位母亲的女儿就是被绿营兵给劫走了。后来绿营兵南下追击浙军,她也跟着一起去,想要找回自己的女儿。
后来她正好遇上了击溃了绿营的唐王和张尚书的部队,军营里面有许多被解救出来的女子。但是那位母亲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女儿。
张煌言在回忆录里面写道,那位母亲用一种绝望的眼神看着他和唐王,然后说出了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你们打不过鞑子,就一跑了之,但是我们怎么办?你们既然打不过鞑子,为什么还要来?你们不如不来!”
唐王和张尚书都很难过,想要给那位母亲一些钱财作为补偿。那是那位母亲根本就不理,一扭头,跑到河边就跳了下去,消失在了水流里面。这件事情一直是张尚书和唐王的心结。直到后来,唐王继位为帝,他仍旧忘了不了这件事情,对周围的人说“在我们的力量足够之前,绝不要轻举妄动。尤其不要随意地占领城市,然后又随意地放弃。不然的话,下次我们再来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很可能就不会支持我们了。”
这件事情是军里面的战史课上学过的,因为太过沉重,林远达始终没有忘记。李兴汉其实也一样,但是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