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嘉庆皇帝和他的内阁们在进行着密谈。
刘墉在那篇奏章里面写了许多的东西,让满朝文武颇有茅塞顿开之感。但是纯粹是因为那帮家伙完全不了解情况,所以遇到一些稍微有些见解的言论就奉若神明。
刘墉本身自然知道,他所写的一句一话,都是前朝就已经提过的。要是靠着这么两下子就能收复台湾,福隆安他们也不会败得那么惨,连门牙都磕掉了。
“台湾不过一隅之地,无论财力,物力,人力,都远远弱于我大清。但是历朝历代都对台湾无可奈何,以至于满朝文武都认为那是一个用兵的禁地。”杨泽一回想起乾隆朝征台湾的情景,就是悲叹不已。当时七省联军出师时,是多么的威武雄壮,但是最后逃回来的就只有十分之一不到而已。
“台湾确实很小,但是也有兵力集中的优势。”戴衢亨开始认真地为皇帝和同僚们分析,现在的这些大臣们,比满清末世的那些人要务实得多,所提的见解也都比后来的那些家伙有远见得多:“当年郑成功打南京的时候,就有大军二十万。这么多年过去了,台湾的军队怎么也不会少于这个数了吧?二十万人守一个小岛,当然会是固若金汤。”
“那也未必。”王杰倒是觉得,台湾未必就能有那么多的兵,战争是考验国力的:“台湾那个地方,能有多少土地?能种多少庄稼?又能养多少战兵?”
“正是,台湾地区多半是实行了严厉的军屯制度,所以才能够供养大军。可是这么多年了竟然都没有什么反叛行为发生,台湾的伪明总督还真是手段高明。”董诰也同意王杰的想法,无论怎么说,台湾地区的情况都是不合理的,和他们这帮老家伙以往的想法完全不同。
“诸位大人,你们说的都是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所做出的猜测。但是我们的对手,恐怕是完全和我们不一样的啊。”刘墉之前没有急着说话,而是静静地等待他们说完,才慢条斯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他的这一席话,将会深刻地改变面前这些人的想法:“台湾的力量,不过一地尔尔,不值一提。但是其他地方的力量,却一直在支持着他们,和朝廷对抗。”
“其他的地方,老大人是说海南岛么?”众位大臣都是一愣,赶忙询问道。
“不止,远远不止。”刘墉用一种深邃地目光看向窗外,低低地说道:“还有南洋,还有印度,甚至还有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
“先帝在世的时候,曾经想尽办法收集关于朱明余孽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曾经用重金从一个到广州贩卖货物的英国人那里买到了很多情报。”
“英国人?是那些曾经来向先帝进贡的泰西蛮夷么?”
英国人马尔格尼曾经在乾隆时期访华,在场的诸位满清大臣都还记得这件事情。不过这件外交事件最后因为某些原因,非常不愉快地结束了。而这件事情的内幕,更是清廷所无法想象的。
“正是他们。”刘墉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他曾经说过,台湾地区连接着南洋和日本,是很重要的贸易点,每年都能通过海贸收取到许多的利润。而他们又会用这些利润,去南洋地区的马尼拉和巴达维亚,还有西方的印度等地购买大量的粮食,以其他的必需品。”
“所以我在想,台湾可能根本不需要自己生产什么。他们只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保证贸易的畅通,就能够获取源源不断的税金。之后只要用这些税金去购买粮食,火药以及其他的必需品就可以了。”
“老大人,这可能么?不种地,全靠买卖,就能养活十几万军队?”王杰觉得不可思议,他从来都认为这世上是以农为本的,单靠商业怎么可能活得下去?
“当然。”刘墉叹了一口气,开始解释起来,他觉得如果不把事情完完全全地解释清楚,这些同僚们多半不能理解台湾为什么这么强大:“我认真地询问了那个英国商人,打听到了台湾,日本,南洋,印度等地的商品种类,数量以及价格。又询问了这些地区的一些基本物价,包括米,面,油,肉等物。最后又找了很多精于算学的人,进行统计和计算,最后的出来的结果你猜是什么?”
“是什么?”
“台湾地区光靠贸易,每年就能获得至少五百万两白银以上。要是算上南洋地区和印度地区,更是超出我两京一十三省的正税数倍之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