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岭南之战(三)-第2/3页

加入书签
“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柳兄弟,还有周鹏,你们俩算是书生掌兵,下去任职后,要多观察学习、多思考实践。这世间的学问,写在书本上的,不过冰山一角罢了!”

“一个人,要想走得稳,走得远,就得摒弃眼高身低的毛病,扑下身子,从低到高,一步步来。这样,才是行稳致远!”

“望尔等好自为之!”

众人听了,单膝下跪,抱拳郑重应诺。

……

韶州知府黄锟,在一干吏员的簇拥下,登上了望京门(韶州城北门)察看城防。

幕僚手指远方,“大人,你看,那就是虎山贼的营盘。”

顺着幕僚的手指方向看去,黄锟看到了一大片简陋的营盘。营盘占地面积很广,连绵有数里,不过远远看去,只能看到外围的栅栏和壕沟,还有那像蘑菇一朵朵的简易帐篷。在临时营垒前的一大块空地上,虎山贼不知道正在折腾什么,弄得烟尘滚滚,一片狼藉。

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炮声。

幕僚被吓了一跳,失声问道,“贼子是要攻城了么?”

此刻,黄锟倒是比幕僚,还有其他官吏都稳得住。只见,他半眯着眼睛,仔细察看了一番,接着又皱眉思索了一会,然后断然说道,“这帮贼子,很有可能是在演兵。至于究竟在捣鼓啥,太远了,看不清。不过,这架势,倒不像是要攻城的样子。”

“……既没有架设云梯,也没有准备投石机之类的攻城器械。如此说来,这伙贼子并不急于攻打韶州,可能另有所图哩。”

听了知府大人的话,幕僚想了想,又失声说道,“英德?!莫非,这帮贼子要去英德?这演兵,就是为了去英德攻打总督行辕?”

黄锟听罢,缓缓点了点头,不过脸上竟浮现出一股诡异的笑容。

在心里,黄锟默默念叨了一句:衡州!

……

杨炯骑在黑风上,来回驰骋,不时远眺,不断下达指令。

“佛郎机,五发,急促射!”

“不对!让胡素再抬高炮口。佛郎机前侧的士卒,安全距离,把握在五十到一百步之间。”

“告诉各个千人队,不要怕,要习惯炮弹在头顶上飞。放心,炮弹不会无缘无故掉下来的!”

“虎蹲炮,三发,急促射!”

“鸟铳手,前出,步行三十步,自行整齐队形,以千人队为单位,实施分段射击!”

“火枪队,退后归阵。长枪兵,前出接敌……”

随着一道道指令的下达,亲兵驰骋着来回传令,人吼马嘶,一片紧张和忙碌。

军情紧急之下,杨炯专门在韶州停滞一天,就是为了演练这步炮协同和大规模运用火枪。

鸟铳,是在进剿苗疆时,才开始配备的。因为产能的问题,迟迟未能完成全部的换装。至今,即便是这次出征的虎山军,都还有一个火枪兵千人队没有配齐,只得继续使用弓箭。

在虎山军,步军营编制五千余人,下辖两个火枪兵千人队,两个长枪兵千人队,还有一个刀盾兵千人队。这个编制设计,是参照后世合成部队的编制理念,目的是让步军营能够独立作战,并具有一定的战场生存能力。

兵种过于单一,就容易被抓住弱点克制住。

好比,若全是长枪兵,就缺乏对付配备弓弩,或是骑兵部队的能力。

当然,这种编制,有好处,必然也有坏处。一旦遇到大规模的会战,需要好几个营协同作战,就会增加战场指挥难度,需要再重新编组指挥。因为,不可能简单地把几个步军营一字排开。

若真这样,就没法发扬火力,或者集中突破了。

杨炯应对的办法,就是先绕开步军营指挥使,把各兵种千人队集中起来,再按战术用途进行编组。然后,再委派各营指挥使,去临时指挥各个编组。像李文贵,凶狠坚决,关键时候豁得出去,那就安排他节制指挥所有的刀盾手千人队。

不是两百人、两千人,而近两万人,单单排出一个简单的阵势,都要花不少功夫,更何况作为最高指挥官,脑子里需要时刻清楚,每个千人队在大阵中的位置,以及下步的战术行动。而且,在很多时候,是牵一发动动全身的,战术行动,还有节奏的变化,必然导致整个阵势的变化。

不仅如此,两军对垒,既有整体上的队形、战术、节奏,同时还包含着很多的其他细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