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行细瘦的字体,饶是杨弘远心性坚定,这会儿也不禁动摇了一下。他想过一关的题目可能会很难,但没想到第一行诗句就是这样。这一行,只要读过书哪怕洗衣女看到河边有孩童嬉戏也可以做出来。
“这……”杨弘远不解的盯着幕布后那道身影。
看了一眼幕布后的那道身影,那人一动不动,似乎化成了木雕般,毫无声息。
“咯咯”
机括转动,八角灯笼上出现了第二行字体:
“忘却学堂诵书声。”
这一行字,依然毫无变化,依旧没有新意。心里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杨弘远几乎怀疑,自已是不是进错了房间。
“一首诗有八句,对应八角灯笼的八个面。已经有两面出现了诗句,可能是出现四句不完整的诗,让我接后半部份。暂且看完再说。”
杨弘远深吸一口气,强打精神。
第三行诗句终于出现:
“百兽威势练在身。”
这句诗一出现,整个诗的意境立刻一转,一股万兽朝苍的其实扑面而来,震慑心魂。
杨弘远脑海里,猛然嗡的一下,轰鸣起来。恍惚间,双耳听到了山林中百兽争先嚎叫,眼前似乎看到了兽潮扑面,自己被淹没的场面。
咯咯
机括依然在运作,八角灯笼缓缓转动,第四行诗出现了:
“夫子改念诸子经。”
这七个小小的细瘦体古篆一出,整首诗的沸腾气息突然变化,好像万民被教化,聆听夫子教诲的气象站现在眼前。
杨弘远接着看八角灯转动。果然剩下的四面都是白纸,等待着别人为他们提上合适的诗句。
过了不久,机括声终于停止。但杨弘远却依旧盯着白纸八角灯,他的心神沉浸刚才万兽奔腾转向万民教化的气象,脑海里则不断的浮现着这四句诗。
杨弘远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四句诗,可不简单!这是杨弘远的第一感觉。
大乾文武分治,武不问文事,文不问武事。文武自古相轻。儒家瞧不起兵家,兵家也瞧不起儒家!这是天大的道理,几千年都不会变!不过,这几年四荒边境常有摩擦,战事有不断升级态势。兵家势力抬头,儒家也丝毫不退。白纸灯笼上的这句诗,正代表着近些年来,在朝廷里开始抬头的,文武之间的一种摩擦。
这最后一关的考题,表面看,是考究学生的诗词功夫,但诗中诵书,夫子等显示了儒家。而武学源于远古先民学习百兽和参悟世间景物真理。所以,百兽奔腾代表武学相互碰撞的军事战争。更深一层次,这是让文试中脱颖而出的,最优秀的士子摆明自已的立场、态度。上京城的士子,基本都是既学文又学武。这最后一关,分明就让这些文武双全的士子,在儒家和兵家之间,做出自已的选择。确定自己将来是封侯还是拜相。
“中秋节,每次结束后。当天文试的题目就会被流传出去。这道题目,若是正常的做下去,儒家、兵家必然要得罪一个。无论哪一个,对于家里来说,都是祸不是福。我必须得好好思量才行!”
“杨弘远,你有一柱香的时间,将这首诗的补齐。”
幕布后,那道威严的人影开口道。声音一落,便有一名太监从幕布后转出,将一柱刚刚点燃的檀香插在香炉里。
灯火摇曳,那人一动不动,心中一动,杨弘远心中已经有了主意。抓过墨条,在砚台里细细磨了会,杨弘远提起细毛笔,蘸了蘸,立刻在白纸八角灯空白的另外两面,写下几句诗:
“文成武就未可期。”
“参军入阁当能谋。”
这两句诗文武兼有,兵家儒家各沾。杨弘远接着又蘸了蘸墨,笔势一转,在另两面写下了尾联:
“边疆翰林不自选。”
“圣上哪需必往前。”
这两句一出,整个诗句的意境变化。始终写出我自己武学文学都学习,但未来想哪里发展不由我。圣上,朝廷哪里需要我,我一定去哪里。如此一来,这首诗就变成了一首立志报效朝廷,向圣上表忠心的诗了,无形的化解了那股文武决择的意境。
“大人,学生已经做完了。”
放下毛笔,杨弘远对着幕布后的人影,拱了拱手道。此时,香炉里的檀香,才燃烧不到一半。“哈哈哈,好一个‘上圣那需必往前’!……”
幕布后,那人瞧了一眼,突然大笑起来。笑罢,突然起身,大袖飘飘,转身离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这……”杨弘远不解的盯着幕布后那道身影。
看了一眼幕布后的那道身影,那人一动不动,似乎化成了木雕般,毫无声息。
“咯咯”
机括转动,八角灯笼上出现了第二行字体:
“忘却学堂诵书声。”
这一行字,依然毫无变化,依旧没有新意。心里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杨弘远几乎怀疑,自已是不是进错了房间。
“一首诗有八句,对应八角灯笼的八个面。已经有两面出现了诗句,可能是出现四句不完整的诗,让我接后半部份。暂且看完再说。”
杨弘远深吸一口气,强打精神。
第三行诗句终于出现:
“百兽威势练在身。”
这句诗一出现,整个诗的意境立刻一转,一股万兽朝苍的其实扑面而来,震慑心魂。
杨弘远脑海里,猛然嗡的一下,轰鸣起来。恍惚间,双耳听到了山林中百兽争先嚎叫,眼前似乎看到了兽潮扑面,自己被淹没的场面。
咯咯
机括依然在运作,八角灯笼缓缓转动,第四行诗出现了:
“夫子改念诸子经。”
这七个小小的细瘦体古篆一出,整首诗的沸腾气息突然变化,好像万民被教化,聆听夫子教诲的气象站现在眼前。
杨弘远接着看八角灯转动。果然剩下的四面都是白纸,等待着别人为他们提上合适的诗句。
过了不久,机括声终于停止。但杨弘远却依旧盯着白纸八角灯,他的心神沉浸刚才万兽奔腾转向万民教化的气象,脑海里则不断的浮现着这四句诗。
杨弘远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四句诗,可不简单!这是杨弘远的第一感觉。
大乾文武分治,武不问文事,文不问武事。文武自古相轻。儒家瞧不起兵家,兵家也瞧不起儒家!这是天大的道理,几千年都不会变!不过,这几年四荒边境常有摩擦,战事有不断升级态势。兵家势力抬头,儒家也丝毫不退。白纸灯笼上的这句诗,正代表着近些年来,在朝廷里开始抬头的,文武之间的一种摩擦。
这最后一关的考题,表面看,是考究学生的诗词功夫,但诗中诵书,夫子等显示了儒家。而武学源于远古先民学习百兽和参悟世间景物真理。所以,百兽奔腾代表武学相互碰撞的军事战争。更深一层次,这是让文试中脱颖而出的,最优秀的士子摆明自已的立场、态度。上京城的士子,基本都是既学文又学武。这最后一关,分明就让这些文武双全的士子,在儒家和兵家之间,做出自已的选择。确定自己将来是封侯还是拜相。
“中秋节,每次结束后。当天文试的题目就会被流传出去。这道题目,若是正常的做下去,儒家、兵家必然要得罪一个。无论哪一个,对于家里来说,都是祸不是福。我必须得好好思量才行!”
“杨弘远,你有一柱香的时间,将这首诗的补齐。”
幕布后,那道威严的人影开口道。声音一落,便有一名太监从幕布后转出,将一柱刚刚点燃的檀香插在香炉里。
灯火摇曳,那人一动不动,心中一动,杨弘远心中已经有了主意。抓过墨条,在砚台里细细磨了会,杨弘远提起细毛笔,蘸了蘸,立刻在白纸八角灯空白的另外两面,写下几句诗:
“文成武就未可期。”
“参军入阁当能谋。”
这两句诗文武兼有,兵家儒家各沾。杨弘远接着又蘸了蘸墨,笔势一转,在另两面写下了尾联:
“边疆翰林不自选。”
“圣上哪需必往前。”
这两句一出,整个诗句的意境变化。始终写出我自己武学文学都学习,但未来想哪里发展不由我。圣上,朝廷哪里需要我,我一定去哪里。如此一来,这首诗就变成了一首立志报效朝廷,向圣上表忠心的诗了,无形的化解了那股文武决择的意境。
“大人,学生已经做完了。”
放下毛笔,杨弘远对着幕布后的人影,拱了拱手道。此时,香炉里的檀香,才燃烧不到一半。“哈哈哈,好一个‘上圣那需必往前’!……”
幕布后,那人瞧了一眼,突然大笑起来。笑罢,突然起身,大袖飘飘,转身离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