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七章 有南征大将军在,朕就是放心

加入书签


    延平三年。

    

        辽东局势已成定局。

    

        接下来五小只要做的,便只有一边收编,一边跟大唐置换人口。

    

        目前辽东在籍百姓只有八千两百户。

    

        这远远不够。

    

        再怎么样,最少也要到十万户。

    

        这才说不定能在辽东彻底地立足。

    

        然而这缺了的九万一千八百户,那就得看大唐的了。

    

        其实最近这两年,大唐过得也不怎么好。

    

        由于近两年出现冬天无雪,所以有十余州又发生了蝗旱。河北道更是多州发大水。延平元年的时候,晋州还发生了地震,影响波及八千余户。

    

        之所以大唐现在还没有炸锅,那是因为他们之前的义仓制度发挥了作用。不过,即便是如此,一些人户的家中,此时也是早已粮食紧巴。

    

        古代一个国家百姓过得好不好,其实唯一的标准就是家中还有没有余粮。

    

        就算是最差的人家,也应该要做到三年就能储备出一年的粮食。

    

        低于这个标准的,那几乎只能是一天天地走下坡路,不知道什么时候,估计便又要卖儿卖女了。

    

        因此……

    

        今年,劝徙使再次出发。

    

        要五万人,也就是差不多相当于一万户。

    

        此时迁徙之后的好处,也可以直接说出来了。

    

        迁徙到了辽东,二十年不收取任何赋税。

    

        一年只需二十天徭役。

    

        超过的部分官府用钱补。

    

        同时……

    

        招募有志之士,共同治理辽东。

    

        百姓、世家子弟看着这些张贴到各大州县的榜文,议论声不绝。

    

        江都县。

    

        江都县县尉娄师德一眼就看到了这告示。

    

        江都就在扬州。

    

        而扬州近些年来,一直跟辽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娄师德一看,这辽国都这么下血本了吗?

    

        二十年不收税,那他们吃什么?

    

        「有志之士。」娄师德昂首挺胸,左手搭着自己身后的配刀。

    

        他倒是属于这种人,问题是……

    

        他如今好歹也算是江都县尉,从八品下的官,而且还是在扬州这样的繁华地界,就觉得,有没有这样的必要。

    

        况且……

    

        这辽东乃苦寒之地,这可谓是众所周知,这日子肯定是比不上在扬州的。

    

        汴州。

    

        还有一位年轻人也注意到了这个「有志之士」。

    

        只可惜,他如今已经是汴州判左,从八品下的官。

    

        此时,看到这告示也就图一乐。

    

        不过……

    

        可以看的出来,大唐对于发展辽东,有些不惜一切代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