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这不是老子道德经吗?什么时候成了武道书籍了?
这方面的知识王铭上辈子没少接触,大道同归。据说在与世隔绝的海岛中大象会逐渐长得和老鼠一样大,因为隔绝的环境总能量是维持稳定的。世间一切总是从高能流向低能,从有序趋于无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宇宙空间无限扩展,一切趋于均一……
王林眯了眯眼睛,突然想起来上辈子的木桶理论:“木桶能装多少水,由最短边决定。所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最终让所有边一样长,能装能多的水。就是最优解。”
王铭愣着头看了一会人之道,想到了上辈子老庄学说的天人合一。但依旧没想明白为何人之道有着和天之道相反的解释,依旧没明白仙道和武道为何完全对立。
“损不足以补有余”,人之道是从无序趋于有序?如果这样,又如何天人合一?
下一本武道秘籍上写着:“武之道,于绝境中求一线生机。”
再换,下一本武道秘籍上写着:“武之道,证道于内,开发人体无尽潜能。”
再换,下一本武道秘籍上写着:“大道若水,人生亦然。百川东到海,人生终归西。我们很难改变人生的终点,就像水最终还是会自上而下流淌到海洋,但是可以改变流淌的轨迹,这便是不同的人生。”
王铭突然想起来上辈子看过的两句话,“人死了,便是一滴水消失在水中。”
“一滴水会干涸,唯有融入大海才能永存。”
王铭突然明白了,天之道,便是一切均一趋于平衡。不过,一滴水融入大海,究竟是死了还是永生?
修仙便是自己融入水中的过程,损有余,磨平自己的棱角最终融入世界,得以永存。
人之道,便是凸显个人所长,个人特点放大到极致,甚至改变自然来适应自己。
武道与仙道都是一个不断改变自己的过程,只是仙道是让自己合乎世界的法则;武道是提升自身特性,让世界也无法改变自己。
王铭想到了上辈子燧人取火的传说:在黑夜中,人学会了钻木取火,而动物学会了适应黑暗。大概这就是人之道与天之道的区别。
可惜,一条风景独好的武道,与自己无缘,想着体内九道枷锁,王铭无奈的叹了口气。
修仙之路需要天赋,天生感性星辉才能踏足,但是与自己而言,却是一条不得不选的“大道”。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这方面的知识王铭上辈子没少接触,大道同归。据说在与世隔绝的海岛中大象会逐渐长得和老鼠一样大,因为隔绝的环境总能量是维持稳定的。世间一切总是从高能流向低能,从有序趋于无序,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宇宙空间无限扩展,一切趋于均一……
王林眯了眯眼睛,突然想起来上辈子的木桶理论:“木桶能装多少水,由最短边决定。所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最终让所有边一样长,能装能多的水。就是最优解。”
王铭愣着头看了一会人之道,想到了上辈子老庄学说的天人合一。但依旧没想明白为何人之道有着和天之道相反的解释,依旧没明白仙道和武道为何完全对立。
“损不足以补有余”,人之道是从无序趋于有序?如果这样,又如何天人合一?
下一本武道秘籍上写着:“武之道,于绝境中求一线生机。”
再换,下一本武道秘籍上写着:“武之道,证道于内,开发人体无尽潜能。”
再换,下一本武道秘籍上写着:“大道若水,人生亦然。百川东到海,人生终归西。我们很难改变人生的终点,就像水最终还是会自上而下流淌到海洋,但是可以改变流淌的轨迹,这便是不同的人生。”
王铭突然想起来上辈子看过的两句话,“人死了,便是一滴水消失在水中。”
“一滴水会干涸,唯有融入大海才能永存。”
王铭突然明白了,天之道,便是一切均一趋于平衡。不过,一滴水融入大海,究竟是死了还是永生?
修仙便是自己融入水中的过程,损有余,磨平自己的棱角最终融入世界,得以永存。
人之道,便是凸显个人所长,个人特点放大到极致,甚至改变自然来适应自己。
武道与仙道都是一个不断改变自己的过程,只是仙道是让自己合乎世界的法则;武道是提升自身特性,让世界也无法改变自己。
王铭想到了上辈子燧人取火的传说:在黑夜中,人学会了钻木取火,而动物学会了适应黑暗。大概这就是人之道与天之道的区别。
可惜,一条风景独好的武道,与自己无缘,想着体内九道枷锁,王铭无奈的叹了口气。
修仙之路需要天赋,天生感性星辉才能踏足,但是与自己而言,却是一条不得不选的“大道”。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