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明饶有兴趣问:“商业怎么说,管理又怎么讲?”
李想想快速整理思路道:“商业嘛,就是做生意,做生意简单来讲就是贱买贵卖,赚取价格差。那么赚取价格差的办法就有很多了,比如降低成本,比如利用信息差,比如卖到稀缺市场。当然了,现在市场充分竞争,各种类型的产品层出不穷,生意要先做基本盘,再走可持续,基本盘最重要的是围绕着核心客户群体的需求,建立利基市场,通过扩大产能,降低成本,守住自己的市场地位。那么可持续性就需要推动研发和创新,满足市场对于不同品质,功能,价格的需求,建立品牌效应,领先市场,这样的话企业就可以持续的发展下去。”
李想想这一番理论夹杂着实践,包含了书上看来的,大佬们的指导,以及自己的实践感悟,听得辛明连连点头,这个年龄有这样的认知,算是难能可贵。又问:“那管理又怎么讲?”
李想想略一思索:“我认为管理最主要的是三管:管钱、管人、管机制。钱是最重要的资源,要合理配置,关键是用到刀刃上,每一分投入要算回报;人才是做事的关键,选贤任能,尤其是对于关键岗位,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就像给火车铺上轨道,整个公司在轨道上跑,避免出轨......”李想想侃侃而谈,头头是道。
朱平心里暗暗点头:不错,挺能侃。
辛明则笑而不语,等李想想说完这一大套,忽然问出一个问题:“你对商业和管理的理解如此深刻,为什么没把鸿宝书做成功呢?”
李想想张口结舌,一下子不知道作何回答。这个问题问到了李想想的痛点上,虽然已经竭尽全力,但就是做不起来,李想想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朱平打圆场道:“这说明眼高手低,纸上谈兵,还需要再历练。”
辛明见李想想无言以对,哈哈笑道:“怎么,刚才还口若悬河呢!”
李想想面露惭愧之色:“我们其实想了很多办法,就是做不成,我也做过各种分析,但就是找不出原因。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辛明见李想想说的坦诚,毫无推卸责任或闪烁其词,心下宽慰,道:“这倒也不算什么,记得当年我创业,带着几个兄弟盖出个门面房,就觉得自己干的不错了。当时改革开放初期,我有次去义乌,看到人家的大批发市场,占地几十亩,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商铺,太震撼了。我也跟着学,以为跟盖门脸房差不多,结果盖来盖去盖不成,没办法了,去义乌找专家来指导,才明白结构设计出了问题,承重不行。然后又学习那些什么钢结构,混凝土浇筑,砖混结构的各种施工工艺,最后把批发市场盖起来了。最难的时候,没钱发工资,饭都吃不上了,全靠大家伙一股子气顶着,拼命干出来。那时候才开始理解,创业跟打仗差不多,商场如战场,是你死我活的,这点恐怕你还没领悟到。”
李想想听的入神,这是第一次跟辛明接触,也是第一次听到辛明早期创业的故事,不禁悠然神往。在改革之初下海经商的年代,一个个来自五湖四海的草莽英雄,几乎一夜之间创立出闻名全国的品牌,在那个市场经济体制混乱,金融体系不完善的年代,企业的生存发展格外艰难,有些企业脱胎换骨,屹立至今,有些则烟消云散,成为商业书籍里的故事。李想想遇到的真人,这是第一个。
朱平感慨道:“创业不易,守业更难,鸿源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
辛明仿佛也沉浸在曾经奋斗的时光里,叹道:“我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了,不像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有用不完的劲。想想,你的那个鸿宝书我看了,想法很好,方向我认为也对,我希望你还能再把它做起来,你觉得怎么样?”
李想想不禁迟疑起来,朱平也觉得费解,明明已经关停了,为什么又要重新启动这个项目?
辛明挑衅道:“怎么,不敢?”
遣将不如激将,年轻人经不起挑拨,李想想一听这话不服气了,不假思索道:“那有什么不敢的,做就做!”
朱平看着李想想暗自好笑,这姑娘聪明是聪明,就是性格太直,太沉不住气了。忍不住道:“之前没有做成功,这次再做,是不是要调整一下策略?比如人员配置之类。”朱平自己觉得,上次纯用管培生,都太稚嫩了,如果搭配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将,或许效果会好一些,这时候提出意见,也有这层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李想想快速整理思路道:“商业嘛,就是做生意,做生意简单来讲就是贱买贵卖,赚取价格差。那么赚取价格差的办法就有很多了,比如降低成本,比如利用信息差,比如卖到稀缺市场。当然了,现在市场充分竞争,各种类型的产品层出不穷,生意要先做基本盘,再走可持续,基本盘最重要的是围绕着核心客户群体的需求,建立利基市场,通过扩大产能,降低成本,守住自己的市场地位。那么可持续性就需要推动研发和创新,满足市场对于不同品质,功能,价格的需求,建立品牌效应,领先市场,这样的话企业就可以持续的发展下去。”
李想想这一番理论夹杂着实践,包含了书上看来的,大佬们的指导,以及自己的实践感悟,听得辛明连连点头,这个年龄有这样的认知,算是难能可贵。又问:“那管理又怎么讲?”
李想想略一思索:“我认为管理最主要的是三管:管钱、管人、管机制。钱是最重要的资源,要合理配置,关键是用到刀刃上,每一分投入要算回报;人才是做事的关键,选贤任能,尤其是对于关键岗位,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就像给火车铺上轨道,整个公司在轨道上跑,避免出轨......”李想想侃侃而谈,头头是道。
朱平心里暗暗点头:不错,挺能侃。
辛明则笑而不语,等李想想说完这一大套,忽然问出一个问题:“你对商业和管理的理解如此深刻,为什么没把鸿宝书做成功呢?”
李想想张口结舌,一下子不知道作何回答。这个问题问到了李想想的痛点上,虽然已经竭尽全力,但就是做不起来,李想想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朱平打圆场道:“这说明眼高手低,纸上谈兵,还需要再历练。”
辛明见李想想无言以对,哈哈笑道:“怎么,刚才还口若悬河呢!”
李想想面露惭愧之色:“我们其实想了很多办法,就是做不成,我也做过各种分析,但就是找不出原因。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辛明见李想想说的坦诚,毫无推卸责任或闪烁其词,心下宽慰,道:“这倒也不算什么,记得当年我创业,带着几个兄弟盖出个门面房,就觉得自己干的不错了。当时改革开放初期,我有次去义乌,看到人家的大批发市场,占地几十亩,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商铺,太震撼了。我也跟着学,以为跟盖门脸房差不多,结果盖来盖去盖不成,没办法了,去义乌找专家来指导,才明白结构设计出了问题,承重不行。然后又学习那些什么钢结构,混凝土浇筑,砖混结构的各种施工工艺,最后把批发市场盖起来了。最难的时候,没钱发工资,饭都吃不上了,全靠大家伙一股子气顶着,拼命干出来。那时候才开始理解,创业跟打仗差不多,商场如战场,是你死我活的,这点恐怕你还没领悟到。”
李想想听的入神,这是第一次跟辛明接触,也是第一次听到辛明早期创业的故事,不禁悠然神往。在改革之初下海经商的年代,一个个来自五湖四海的草莽英雄,几乎一夜之间创立出闻名全国的品牌,在那个市场经济体制混乱,金融体系不完善的年代,企业的生存发展格外艰难,有些企业脱胎换骨,屹立至今,有些则烟消云散,成为商业书籍里的故事。李想想遇到的真人,这是第一个。
朱平感慨道:“创业不易,守业更难,鸿源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
辛明仿佛也沉浸在曾经奋斗的时光里,叹道:“我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了,不像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有用不完的劲。想想,你的那个鸿宝书我看了,想法很好,方向我认为也对,我希望你还能再把它做起来,你觉得怎么样?”
李想想不禁迟疑起来,朱平也觉得费解,明明已经关停了,为什么又要重新启动这个项目?
辛明挑衅道:“怎么,不敢?”
遣将不如激将,年轻人经不起挑拨,李想想一听这话不服气了,不假思索道:“那有什么不敢的,做就做!”
朱平看着李想想暗自好笑,这姑娘聪明是聪明,就是性格太直,太沉不住气了。忍不住道:“之前没有做成功,这次再做,是不是要调整一下策略?比如人员配置之类。”朱平自己觉得,上次纯用管培生,都太稚嫩了,如果搭配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将,或许效果会好一些,这时候提出意见,也有这层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