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以慕的预感没错。
年还没过完,京城待百姓都还沉浸在过年的欢庆氛围中时,一匹快马从南方边城临巫奔向了京城。
初九,一则消息传进宫里,皇上震怒。
在东昭全国上下辞旧迎新之际,南疆已在调动粮草。
似乎是早有预谋,短短几日,粮草就已经运到了边境。
随后南疆大军集结,一路跋山涉水,往临巫赶去。
皇上紧急召百官集合,商议应对之策。
"南疆突然起兵,众爱卿有何看法?"
高坐龙椅的皇上面色阴沉。
南疆地势复杂,以山林居多,且气候潮湿,林中毒草毒虫不计其数,南疆人也多擅使毒,很难对付。
东昭也不是没有想过收服南疆,都没有什么成果。
好在南疆人口不多,一直以来与东昭都是相安无事。
突然起兵,倒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众臣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在太和殿上吵得不可开交。
"小小南疆,竟敢进犯,臣以为,应当派兵出征!"
"出征?说起来容易。
真打起来,粮草、兵马,哪一样不得从长计议?
何况战事一起,劳民伤财。
臣以为,不如派人前去谈判,若能言和,自然是最好。"
"哼!谈判?我东昭泱泱大国,岂能还没开打就认输?"
"这怎么叫认输呢?只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罢了。"
"说的没错。南疆兵马虽少,但显然早有预谋。
我们仓促应战,胜算不大。"
"我东昭兵强马壮,怎么就胜算不大了?
你莫要在这里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莫要动气莫要动气。咱们这不是各抒己见吗?
南疆虽说人少,但手段确实诡异,不得不防啊。"
皇上听得下方吵吵嚷嚷,始终没有定论,脸更黑了。
"都不要吵了!"
看皇上发怒,百官顿时闭上了嘴,老老实实地站好。
"凌爱卿,你说,该打还是该和?"
凌树堂迈出一步,行了个礼,说道。
"众人说的都有道理。
依微臣愚见,无论胜败如何,总要先应了战。
否则,不战而败,有损我国声威。"
皇上点了点头,脸色好看了一些,复又看向右相。
"纪爱卿以为如何?"
官位能做到这个地步的,察言观色的本事是少不了的。
右相看皇上神色,显然是主张出战的,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触皇上的霉头。
"启禀陛下,微臣也赞同凌大人的看法。
只是不知这粮草和饷银的储备情况如何。
而且这带兵的将领人选,也是需要细细斟酌。"
新任户部尚书赵远闻言出了列。
这赵远原本是中庸之人,向来不参与左右相之争。
但他能得了这尚书之位,也是因为景千寒之前查办冬衣一事,尚书之位空缺了出来,他才有的这个机会。
凌树堂又算是景千寒的岳父,此时赵远也是有些投桃报李之意。
"启禀陛下,我国近年来风调雨顺,有寒王殿下镇守,一向太平,因而粮草和饷银都是充足。
如若起兵,户部定会全力支持。"
右相眉头微皱,却也没说什么。
"既然如此,那便派兵出征,以扬我国威!
诸位爱卿,这将领一职,该由谁来担任呢?"
百官难得的意见一致,齐刷刷看向坐在前方的景千寒。
景千寒之前一直闭目养神,对百官的争执充耳不闻。
此时听得要出征,却缓缓睁开了眼睛。
皇上一看所有人都看景千寒,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你们都看寒儿做什么?
难道你们都忘记了,寒儿正身中剧毒!
莫非这偌大一个东昭,竟连个带兵的将领都没有了吗?"
众人噤若寒蝉,景千寒却不紧不慢开了口。
"父皇莫恼,儿臣愿意领兵出征。"
"寒儿,你!你的身体,怎么能带兵呢?
你若不放心,可以派你的副将前去。"
皇上一听景千寒竟然答应了,更加急切。
"父皇放心,儿臣出征,只坐镇中军指挥便是,不会亲自上阵的。"
景千寒说着话,却是对着皇上微微点了点头。
皇上正要反驳,却看见了景千寒的小动作,顿时收回了要出口的话。
虽然不知缘由,但景千寒显然是有自己的打算。
略做思索后,皇上无奈地点了点头。
"也罢,那你回去准备一番,明日进宫领取兵符。
朕给你三万人马,定要击退南疆五万敌军,你可有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