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崇祯二十四年-第3/4页

加入书签
  这个唐鹤征有些东西,他父亲唐顺之就是一个天才。

  “地缘来说,大明国都在京城,对大明威胁最大就是辽东和山西。”

  “此话怎讲?”万历皇帝问。

  “国都在西安,威胁最大在西边,但是北边威胁也大,这是地缘所造成的,虽然太祖高皇帝在南京建国,但是太子朱标去西安探查迁都。”

  “如果大明国都在南京,北方游牧人攻打宣府、大同、蓟镇,那么在宪宗时期幽云之地就要放弃。”

  “不挨打不知道疼。”

  “只有不停受到威胁,才会看重边地。”

  “辽东管理容易,汉武帝时期政令就能治理好辽东,抑制豪强,把辽东大族迁到京城周边。”

  “豪强士绅土地分给百姓,辽东就可大治。”

  “可是辽东大治,就会有隐患,辽东兵马钱粮充足,圣上在京里坐着不害怕吗?”

  万历皇帝想了想,他让唐鹤征继续说:“你继续说。”

  “从秦国到现在,一个是陕西关陇大族,一个是辽东北方游牧。”

  “圣上懂了吧?”

  万历皇帝点点头:“懂了。”

  安史之乱更深层次就是,东北与西北争夺,安禄山是辽东人。

  国都在京城,东北军事集团必然会崛起,就算是清朝柳条边,闯关东后张作霖崛起。

  可以说金、元、清都是从东北崛起。

  要是永远不管,那么东北军事集团就不会崛起,但是游民、渔猎会威胁国都,又不能不管,这是一个死循环。

  原本万历皇帝想向东北移民,现在知道不能这么做,有了人口,有了军队,那么京城压力更大。

  不以个人意志转移,这是地缘决定的。

  “减丁呢?”

  “圣上,金朝时经常去草原减丁,铁木真不还是带着草原游牧打过来吗?”

  “减丁不行,移民不行,应该怎么做?”

  “修炼内功,如果陛下有当初三大营兵力,可以时刻压制北方,就算有人有异心,他们也不敢做。”

  “臣说话不好听,如果朝廷虚弱,那么辽东人再少,还是能建立新朝。”

  “那么你去治理辽东,如何能让辽东安定,并且不会威胁到京城?”

  “减兵,多地,多农,科举读书人吸纳到京里,物乃物质,尚文不尚武,人也就变羊,圣上可曾听过江南出皇帝?”

  “孙权、南唐、五代十国挺多人的。”

  “这些人不过是草头王,算不上皇帝,而且这些人都很弱。”

  “读书、当兵,二者上使。”

  “如果圣上在辽东推行理学,禁锢读书人野心,叫聪明人参加科举,原来草莽,就成了之乎者也的书生。”

  “所谓恩科,就是施恩天下读书人,让读书人开心,科举最重要的,不是选才,也不是教化百姓。”

  “这么做是为什么?”万历皇帝问。

  “科举就是笼子,让天下的读书人,心甘情愿钻进来,但是科举又是神器,科举的公正破坏,就会出现黄巢这样的人。”

  “把辽东的聪明人都装进笼子,那么有异想天开的人,不过是草寇,成不了大事。”

  “唉…!”

  万历皇帝叹口气。

  他原本就是一个快递员,见到官员他的手脚哆嗦,这或许就是统治吧。

  他刚到大明时,还有些怕张居正,等他从草原征战回来,见识到血肉横飞,就不再怕张居正。

  这或许就是身在位,思想不同。

  他想听听唐鹤征还有什么办法。

  “还有呢?”

  “男女平等。”

  “为何?”朱翊钧好奇看着唐鹤征。

  “女人耕种,女人读书,女人做工,那么男人的敌人就是女人,女人不在相夫教子,那么两者就是竞争关系。”

  “他们要是不争呢?”万历皇帝问。

  “有欺压就会有反抗,女人不再依附男人,那么男人的气势就会弱三分,这不以个人意志转移,当然最后失败的会是女人。”

  “女人国是故事,并不存在,以男人为统治者,就是男人比女人强,这就是军事。”

  “一切统治都是以军事为主,民事为辅,军事不在,不可谈民事,如果圣上能指挥军队,如臂使指,政令很容易推行,反之亦然。”

  这不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吗,还有男女平等,消弱男人,这唐鹤征是个合格统治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