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这上百年的羌乱,让朝廷开支陡然增大,需要供给到并、凉、三辅地区军民的粮草就如同一只巨大无比的吸血蝇虫,趴在朝堂和其他诸州身上,永不知疲倦地不断抽血,不仅大司农卿难以维持此处的朝政开支,就连少府也不得不拿出皇室內帑以供军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已前太尉崔烈为代表的山东世家门阀,才会有放弃凉州的提议。
再次,是桓灵二帝的欲壑难填,常常要巧立名目,盘剥手下官员或是老实种地的农民。仅以灵帝来说,为了满足他的私欲,还有打击士族声威,不仅设立了买官钱,还多次对田地加租。
虽然他每亩田地只加租十钱,可谁知道一州刺史会给下面郡县加租多少?一郡太守又会给手下县令加租多少?县令手下还有乡,乡下还有里。即便是主官有良心,不给下面派加更多的赋税,难保其他吏员中就没有害虫,私设赋税。
如此一来,即便是坐上这两个管理国家财政的九卿之职,有还有多少难处在等着这二位公卿?
对李氏来说,他们又愿意将积累下来的人脉,去为李立换取这两个吃力还不讨好的位置吗?
这其中的门道,李立知晓的明明白白,却也对此事无可奈何,但如今却有一个他此前未曾想过的路子摆在他面前——
“谶纬之道!”
说起这谶纬,宛县李氏可再清楚不过了。
李氏是如何由一普通豪族,一跃成为整个帝国内数一数二的世家的?靠的就是这谶纬之术。
固始侯李通的父亲李守,初事刘歆,这两个最好星历谶记之人,一个成了王莽的国师公,行丞相事,一个成了宗卿事,比之太常、宗正还位高权重,且更得王莽信任。
那为何李立未想过谶纬之术呢?或者说是,为何南阳李氏自光武以来,就几乎没再行过谶纬之术呢?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自然是自光武复国以来,就有着孝成、孝哀、孝平三帝未有的威望,皇室不需要用谶纬来加强自己的威望。如今自光武复国不过百六十年,历任的皇帝还未将祖宗留下来的德行败光。
这第二个原因嘛,则是与李氏所处的地方有关。
汉室皇位自从传到清河孝王一脉后,皇室威望虽然日渐消弭,但李氏却没有以图谶媚上的想法。不仅李氏如此,南阳的其他士族也没有这样想过。
南阳宗室虽然多年没有一二人能挑起大梁,但其联合在一起之后,也是难以让人忽视的势力。用图谶讨好清河一脉,就是在打南阳一脉的脸。如今又不是春秋争霸,各家不需要玩远交近攻那一套。
李立在拿到郑矛所献的奇物后,就是在思考这其中的厉害,但就在他没有下定决心之时,宛城之内已经传开了南阳铁场发现“祥瑞”之事。
“飞龙现,帝皇出。”
这图谶之语散布在大街之上,人人口口相传。
“诶,你听说了吗?咱南阳出了祥瑞,待进献给皇帝之后,说不准能给南阳免一两年赋税呢!”
“免了又如何,我家只是个佃户,种的土地都是人李家的,就是免了税,也免不到我头上。”
“那万一连着口赋、算赋也免了呢?”
“那倒是还行,就是不知道这消息是真是假。”
“怎么会有假,那铁场的铁官都出来说了,祥瑞已经进献给了大铁监,铁监不日就会遣人将祥瑞护送到洛阳。”
类似的消息在城中疯传,离宛城不远的李氏宗族内也很快收到了风声。
李氏族人在城内开办的商铺中收到这个消息后,管事便立马遣人回了宗族内。经过层层通禀,李氏家主得知了情况,之后马上下出命令,一是让自己的儿子李立立马回族中见自己,二是广派人手散入城中,势必要找出消息来源。
“究竟是谁要害我李氏?”
“新郡守何苗吗?不像,这新登基的天子可没有他何家的血脉,若这新天子真是圣王,那弘农王便永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袁氏门生?要造势吗?若是如此,那袁氏欲意何为?忍不住了吗?”
“又或是其他家挑动我李家与何苗的矛盾?南阳宗室昨日就齐聚城中,会不会是他们所为?”
就在李氏家主还在思考,深究其中的可能性时,娄圭已经到了宛城郡府内,与何苗正在议事。
“圭听说这些宗室还在宛城内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再次,是桓灵二帝的欲壑难填,常常要巧立名目,盘剥手下官员或是老实种地的农民。仅以灵帝来说,为了满足他的私欲,还有打击士族声威,不仅设立了买官钱,还多次对田地加租。
虽然他每亩田地只加租十钱,可谁知道一州刺史会给下面郡县加租多少?一郡太守又会给手下县令加租多少?县令手下还有乡,乡下还有里。即便是主官有良心,不给下面派加更多的赋税,难保其他吏员中就没有害虫,私设赋税。
如此一来,即便是坐上这两个管理国家财政的九卿之职,有还有多少难处在等着这二位公卿?
对李氏来说,他们又愿意将积累下来的人脉,去为李立换取这两个吃力还不讨好的位置吗?
这其中的门道,李立知晓的明明白白,却也对此事无可奈何,但如今却有一个他此前未曾想过的路子摆在他面前——
“谶纬之道!”
说起这谶纬,宛县李氏可再清楚不过了。
李氏是如何由一普通豪族,一跃成为整个帝国内数一数二的世家的?靠的就是这谶纬之术。
固始侯李通的父亲李守,初事刘歆,这两个最好星历谶记之人,一个成了王莽的国师公,行丞相事,一个成了宗卿事,比之太常、宗正还位高权重,且更得王莽信任。
那为何李立未想过谶纬之术呢?或者说是,为何南阳李氏自光武以来,就几乎没再行过谶纬之术呢?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自然是自光武复国以来,就有着孝成、孝哀、孝平三帝未有的威望,皇室不需要用谶纬来加强自己的威望。如今自光武复国不过百六十年,历任的皇帝还未将祖宗留下来的德行败光。
这第二个原因嘛,则是与李氏所处的地方有关。
汉室皇位自从传到清河孝王一脉后,皇室威望虽然日渐消弭,但李氏却没有以图谶媚上的想法。不仅李氏如此,南阳的其他士族也没有这样想过。
南阳宗室虽然多年没有一二人能挑起大梁,但其联合在一起之后,也是难以让人忽视的势力。用图谶讨好清河一脉,就是在打南阳一脉的脸。如今又不是春秋争霸,各家不需要玩远交近攻那一套。
李立在拿到郑矛所献的奇物后,就是在思考这其中的厉害,但就在他没有下定决心之时,宛城之内已经传开了南阳铁场发现“祥瑞”之事。
“飞龙现,帝皇出。”
这图谶之语散布在大街之上,人人口口相传。
“诶,你听说了吗?咱南阳出了祥瑞,待进献给皇帝之后,说不准能给南阳免一两年赋税呢!”
“免了又如何,我家只是个佃户,种的土地都是人李家的,就是免了税,也免不到我头上。”
“那万一连着口赋、算赋也免了呢?”
“那倒是还行,就是不知道这消息是真是假。”
“怎么会有假,那铁场的铁官都出来说了,祥瑞已经进献给了大铁监,铁监不日就会遣人将祥瑞护送到洛阳。”
类似的消息在城中疯传,离宛城不远的李氏宗族内也很快收到了风声。
李氏族人在城内开办的商铺中收到这个消息后,管事便立马遣人回了宗族内。经过层层通禀,李氏家主得知了情况,之后马上下出命令,一是让自己的儿子李立立马回族中见自己,二是广派人手散入城中,势必要找出消息来源。
“究竟是谁要害我李氏?”
“新郡守何苗吗?不像,这新登基的天子可没有他何家的血脉,若这新天子真是圣王,那弘农王便永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袁氏门生?要造势吗?若是如此,那袁氏欲意何为?忍不住了吗?”
“又或是其他家挑动我李家与何苗的矛盾?南阳宗室昨日就齐聚城中,会不会是他们所为?”
就在李氏家主还在思考,深究其中的可能性时,娄圭已经到了宛城郡府内,与何苗正在议事。
“圭听说这些宗室还在宛城内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