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南选襄阳哭浩然
唐高宗年间,因为交、广、黔、桂等地任用当地人为官,或非其才,遂派郎官、御史为选补使,数年一度,往选适当人才,称为南选。开元二十八年冬,王维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事。离开长安,王维带着仆从向襄阳奔去,行了两日便到了襄阳。
“小明子,咱们在襄阳休息半日,先到驿馆休息。”王维吩咐道。
众人到驿馆,安顿好,王维便让小明子另寻两匹马来。
“大人,咱这是要去哪里?”小明子不解地问道。
“拜访一下孟浩然兄。”
二人骑马出城行了大约一刻,便到了。
王维眼前的是一片破败的房屋,房屋外杂草丛生,显然好久没人住过。
“难道孟兄搬家了?还是外出游学去了?”
恰好,右边的一家邻人出来,是个老头,王维便走上前去打听。
“你是说孟浩然?你们是什么人?怎么看着面生。”
“我是他的好友,经过这里,特来拜访。”
“他已经过世了!”
王维大吃一惊,他怀疑自己听错了。
“老大爷怎么回事?你说清楚些。”
“孟浩然他去世了!”
“这怎么可能?”
“孟浩然本来背上生了毒疮,经过医治恢复的差不多了。可是,后来有一个人找他,好像也是一个朋友。二人日夜饮酒作诗,好不欢快。那个朋友走后不久,孟浩然疮发,很快就去世了。”
王维感到头晕目眩,身子一斜,小明子赶忙扶起。那老者拿来凳子,让王维坐下。
“老大爷,请告诉我,孟大哥的墓地在哪里?”王维清醒过来,便急忙问道。
“汉江南岸,竹林左旁。”
二人在老人家里讨了杯水喝,便离开了。王维吩咐小明子备了些菜肴,便向孟浩然墓地走去。
汉水滚滚东流,风竹阵阵涛声。孟浩然的墓地就静静地坐落在这里。二人赶到,小明子将菜肴摆上。王维便痛哭起来。
“孟兄啊,小弟来看你了。你睁开眼啊,我是王维啊!记得当初,我们约定相聚在长安,小弟一直等着你高中进士,那样我们一块饮酒赋诗,多么快乐的日子。今日小弟来襄阳与你团聚,然而你不守承诺,一个人走了,留下我在这个世上孤独寂寞…今日小弟备了酒宴,与你痛饮一番。
“孟兄,世人都说我们两个山水诗做得好,我心里明白,孟兄的诗比我好。你说我的‘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这句是佳句,我倒认为你的‘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好,‘行’和‘挂’字多么传神。还有你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是能流传千古的名句。
“你还记得那次在中书省官署发生的那件事吗?那日我正当值,你来找我谈心。恰好我公务不忙,晚上我们一起饮酒赋诗。恰好,皇帝晚上散步到了公署。我一惊之下,让你藏在床下。然而皇帝还是发现了。问我是和何人饮酒。我突然感到,这是一个让你出人投地的好机会。于是,我实情告知了皇帝。皇帝听说是孟浩然来了,兴趣很高,命你参拜作诗。你当时就作了《岁暮归南山》。当时我心里就很是惊恐,特别是那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我觉得不太合适。我知道,这是你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内心忧虑焦急所致。果然,皇帝很是生气地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于是你被放还。当时我就感到皇帝处理失当,可是我当时多么懦弱啊!我应该站起来,对皇帝道出原委,求得原谅……”
王维斟了一杯酒,倒在地上。
“大人,老大爷来了。”
王维转过身,看大那老大爷果然来了。
“二位,老头子年龄大了,容易糊涂忘事。孟浩然去世前,曾对我说,有一个好友,名叫王维的,不知道你是不是?”
“正是我。”
“孟浩然对我说,如果王维来了,肯定要祭奠,就让他留一首诗在石碑背面吧!如今你果然来了,你就留下诗,我雇人刻在石碑上。”
王维点了点头,让小明子准备笔墨。他在石碑上写道: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