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金陵来信-第2/3页

加入书签
    这就让张雄很不理解,且担忧起来。他不理解,为什么朝廷出使邻邦,却要派一个年幼的皇室子孙出马。虽然事实证明李煜的能力和气度都堪当大任,不过被出使的晋朝上下不知道啊,难道就不怕对方笑他南唐皇室无人,只能派个孩子做代表么。

    再者,现在海州建设开发正在起步阶段,虽然各工地上的建设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不过雏形都还未见到,这朝廷就要将李煜调离。要知道李煜可是这次建设规划明面上的总设计师,主导者。也可以说是主心骨,若是李煜离开海州,肯定会给海州的未来带来难以预测的变数,这是现在心气正高并满怀着要高速发展海州经济希望的张雄所不能接受的。

    故而张雄的脸上表情阴晴不定。

    再看欧阳广和邵棠,他二人在谋略上的才能比起张雄来只高不低,只是在具体的政事处理上相较于为官十几年的张雄又经验不足,算是李煜计划培养未来重要谋臣的种子选手。他俩听到信中所述的内容后也是表现出若有所思状,不过表情相对轻松,看来远没有张雄烦恼的多。

    再看坐在文官对面的武将们,都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反正他们一直被李煜灌输的理念就是军人已服从命令为天职,李煜是他们的主公,他们也只需听命主公的安排就好,烦多的心也不符合武人的脾性。

    等了一会儿,见坐在自己上位的长史僧景全似乎没有要发言的意思,张雄也忍不住了,便先向僧景全微微点头示意了下,然后向李煜施礼道:殿下,下官想问,关于您也将要出使的事,是否还有商量的余地?想殿下刚到海州就要离去,这海州摆开的偌大一个摊子又该如何进行。

    李煜对他微微一笑道:司马大人不必担心,我只是暂时离开公干,并不是要卸任海州刺史。况且本来海州的诸多事宜能够顺利进行都是有赖于司马大人和其他各位大人的共同出力,其中我所做的作用就少了,所以我认为此行对于海州也并无多大影响。而且就算是我身在中原,也可通过信件的往来,与在海州的众位大人互通有无的。

    李煜又道:我可以肯定的对司马大人说,海州只要还是属于我大唐的辖地,那他今后的发展就只能按我们定下的路线走,我也不会允许别人来插手海州的事务。

    张雄见李煜说出这么自信的话,也不好多言,心中想的是信定南郡王或许就是信皇帝陛下了。

    再看邵棠也向李煜发言道:殿下,卑职倒是认为此乃上谋,非陛下之英明而不能定。

    李煜笑道:好了,马屁少拍,说说你的见解。

    主公如此拆自己的台,邵棠脸上却丝毫不见尴尬之色,道:殿下,此次中原大战,对于我大唐来说,却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从中渔利的机会,这一点就算是远在金陵的皇帝陛下和朝堂上的诸公们也都会抱有这样的想法。不过究竟现在中原的情况如何,这远不是派一两个探子前去打探一下,就能完全掌握的。这就必须派一些有能力,对时局观察敏锐,判断准确,且掌控力强的角色去亲临现场,为我大唐下步该怎么走才最有利寻找依据。

    当然这代表人物身份得高,必要的时候临场还能够代我大唐做出一些关键性的决定,如确定盟友,签订盟约等等事宜。实话说江丞相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是够高,不过若是要他在未可预料的情况下跟任何一方势力签订国与国之间的协定而不经过朝廷,怕是多有不便,更难以成行。

    不过若是殿下亲身前去,效果却是大大的不同。殿下是皇孙,是储君太子之子,身份尊贵,又是我大唐皇室下一辈中最杰出的代表,自然可以代表大唐皇帝陛下应承下一些不出卖我大唐基本利益的盟约。

    另一方面,殿下此去中原,也算是在天下人面前展露了头角,若是我们能从中操作一番,足可以让殿下在北方的声名远播,也有利于我大唐今后计。

    李煜点头赞叹道:邵先生说的不错,这也正是我所想的。此去既然是皇祖父决定好了的,也由不得我推脱,李丛嘉为大唐做事当然是义不容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