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赎金充入中天八国的国库做建设资金用,李丛嘉对众手下道:刘晟经过这几次的战争失败,现在国库又被我们挖了一大笔,还有我们实行的对南汉的分化离间之策弄的他也是四面火起,短期内想是无法再对我们有什么动作了。所以可以暂停军事动作的我们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恢复民生上来了。
众人都点头称是。
李丛嘉继续道:前面我们已经有过些许的讨论,归纳总结了一下我们以后要作为国家发展策略的一些粗略方案,今后还要靠大家来补足补齐。
众人都聚精会神的听着李丛嘉的规划设想。总的来说,李丛嘉从自己能够想到的几方面下手,在政治上建议首先稳定民心,选用官员从两方面下手,一是民间推举的有贤德的人来做官,二是开科举选用人才,并且细化科举分门别类,让有特别才能的人能够到他有优势的岗位去发光发热。还要严明律法,建立独立的监察部门,对各官员进行监视考察。现在的监察部门暂时定为军情司,军情司直接向李丛嘉负责。推行轻徭薄役的政策,鼓励开荒,做到不加赋于民。
经济上要鼓励工商,政府政策支持利用先进生产力开设工坊,建设海港,发展海上贸易。农业多修水利工程用来灌溉田地,引进好的粮食种类,比如双季稻等,用来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多山和濒海的优势大力发展渔业和副业鼓励养殖各类肉用蛋用禽畜。
军事上要建立水军用来保护海上贸易,以及将来对敌对方沿海势力的打击。整编陆军,加强陆军的军事素养的训练,要建立一支具有王者之师的陆战强军。在安全隐秘的地方设立火器司用来生产和研发各类大威力的火器,这个部门也是受李丛嘉的直接领导。
文化方面在各州府开办共济会分校,一方面可以用来吸纳安置无家可归的儿童和老人,收拢民心。另一方面把各分校建设成在当地为国家培养各色人才的培训基地,一如在金陵城的总校一样。并在各地开办公办小学,让治下之民识字懂理,对想读书上学的穷人子弟一律免除所有费用。
当李丛嘉粗略的说完后,便引起众人热烈的回应,都说郡王说的良法于民有利,于国有利。李丛嘉也不管他们中的人是不是都听懂了,所有的这些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之先做好一个目标,把现阶段能做的给做了,现阶段做不了的可以日后慢慢的积累,逐步的完成。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以李丛嘉为首的统治高层们对中天八国未来规划的讨论,以及实施,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原来在某些思路上需要李丛嘉带领着他们走的,渐渐的手下人都开始熟悉了,李丛嘉发现自己在某些事上放手之后,他们干的比自己想的都要好,比如陈起和僧景全在政事管理上就很有才干,诸祐和白昌裕也不算太差至少对治下的百姓是全心全意为民着想。李台也能把情报工作干的有声有色。军事训练上,手下的几个将领的能力就更不用说了,李丛嘉觉得自己除了造了几件武器,和对特种作战上提了点小建议外,其他的都是自己的两位拜兄在操持着,自己后面纳入的几员大将融入的也很快,作为宿将的何敬洙也给了他们很多的指导,让他们对于领军作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都显示出能够独挡一面的架势。
还有让李丛嘉高兴的是经过一年的培养,金陵共济会那里,樊若水给自己送来了一百多个速成的共济会会员学子,这些人进去的时候是年纪最大的一批人,学的也够快,大多是技术班学院,军事班和文化班也都有十几个,经过樊若水的强力洗脑,这些十七八岁的少年们,急冲冲的从金陵赶来就是要为会长来抛头颅洒热血的。对于有热情的年轻人,李丛嘉不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技术班的全部打入自己正在筹备兴建的各个工坊做小头目,军事班的下放到各支部队从火长干起。文化班的也是打入各州的衙门从小吏开始干起。李丛嘉对他们说过了,各人都要有做一块共济会的砖的心里准备,身为共济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已经成了共济会中所有人的一个共同的格言。一切为了会长为了共济会。看着众人像法西斯党徒一样的宣誓,李丛嘉摇摇头,没办法,在乱世只能这样的集权,但愿乱世过后就不需要这么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众人都点头称是。
李丛嘉继续道:前面我们已经有过些许的讨论,归纳总结了一下我们以后要作为国家发展策略的一些粗略方案,今后还要靠大家来补足补齐。
众人都聚精会神的听着李丛嘉的规划设想。总的来说,李丛嘉从自己能够想到的几方面下手,在政治上建议首先稳定民心,选用官员从两方面下手,一是民间推举的有贤德的人来做官,二是开科举选用人才,并且细化科举分门别类,让有特别才能的人能够到他有优势的岗位去发光发热。还要严明律法,建立独立的监察部门,对各官员进行监视考察。现在的监察部门暂时定为军情司,军情司直接向李丛嘉负责。推行轻徭薄役的政策,鼓励开荒,做到不加赋于民。
经济上要鼓励工商,政府政策支持利用先进生产力开设工坊,建设海港,发展海上贸易。农业多修水利工程用来灌溉田地,引进好的粮食种类,比如双季稻等,用来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多山和濒海的优势大力发展渔业和副业鼓励养殖各类肉用蛋用禽畜。
军事上要建立水军用来保护海上贸易,以及将来对敌对方沿海势力的打击。整编陆军,加强陆军的军事素养的训练,要建立一支具有王者之师的陆战强军。在安全隐秘的地方设立火器司用来生产和研发各类大威力的火器,这个部门也是受李丛嘉的直接领导。
文化方面在各州府开办共济会分校,一方面可以用来吸纳安置无家可归的儿童和老人,收拢民心。另一方面把各分校建设成在当地为国家培养各色人才的培训基地,一如在金陵城的总校一样。并在各地开办公办小学,让治下之民识字懂理,对想读书上学的穷人子弟一律免除所有费用。
当李丛嘉粗略的说完后,便引起众人热烈的回应,都说郡王说的良法于民有利,于国有利。李丛嘉也不管他们中的人是不是都听懂了,所有的这些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之先做好一个目标,把现阶段能做的给做了,现阶段做不了的可以日后慢慢的积累,逐步的完成。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以李丛嘉为首的统治高层们对中天八国未来规划的讨论,以及实施,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原来在某些思路上需要李丛嘉带领着他们走的,渐渐的手下人都开始熟悉了,李丛嘉发现自己在某些事上放手之后,他们干的比自己想的都要好,比如陈起和僧景全在政事管理上就很有才干,诸祐和白昌裕也不算太差至少对治下的百姓是全心全意为民着想。李台也能把情报工作干的有声有色。军事训练上,手下的几个将领的能力就更不用说了,李丛嘉觉得自己除了造了几件武器,和对特种作战上提了点小建议外,其他的都是自己的两位拜兄在操持着,自己后面纳入的几员大将融入的也很快,作为宿将的何敬洙也给了他们很多的指导,让他们对于领军作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都显示出能够独挡一面的架势。
还有让李丛嘉高兴的是经过一年的培养,金陵共济会那里,樊若水给自己送来了一百多个速成的共济会会员学子,这些人进去的时候是年纪最大的一批人,学的也够快,大多是技术班学院,军事班和文化班也都有十几个,经过樊若水的强力洗脑,这些十七八岁的少年们,急冲冲的从金陵赶来就是要为会长来抛头颅洒热血的。对于有热情的年轻人,李丛嘉不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技术班的全部打入自己正在筹备兴建的各个工坊做小头目,军事班的下放到各支部队从火长干起。文化班的也是打入各州的衙门从小吏开始干起。李丛嘉对他们说过了,各人都要有做一块共济会的砖的心里准备,身为共济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已经成了共济会中所有人的一个共同的格言。一切为了会长为了共济会。看着众人像法西斯党徒一样的宣誓,李丛嘉摇摇头,没办法,在乱世只能这样的集权,但愿乱世过后就不需要这么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