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炉子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和教室还都是平房,也没有暖气,到冬天的时候,取暖的方式就是生炉子。
学校的炉子跟我们家里的不同。我们自己家里的,严格说应该叫做“灶”。灶,是炉的一种,指的是那种形体较大,有完整的灶台灶面的炉子,通常用做家里烧饭和取暖等多种用途。它的最重要的用途是做饭。而炉的范围就比较广,从大型的锅炉到家里的炉灶再到只有拳头大小的手炉或香炉。它的作用很广,除了做饭外,最主要的作用是取暖。
当时的小学教室里,都有小型的炉子,是烧煤的那种铁炉。整体炉子是铁的,下面有灰膛,中间是煤膛,上面是炉盖,旁边是烟囱。煤在煤膛里燃烧,放出热量给大家取暖,燃烧后的灰落在下面的灰膛里。如果燃烧的不充分,可以用炉勾子从灰膛里往上面的煤膛里勾一勾,让炉灰尽快掉下来,好让煤膛里的煤燃烧的更充分,温度更高。这种小铁炉不仅能取暖,还能烧水。它就放在教室纵向的后方三分之二处,横向的中间处。一般来说,挨着炉子坐的同学比较遭罪,他们一方面是感觉很热,常常汗流浃背,另一方面他们还有去照看炉子的任务。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室里,当然不会让孩子们去捅炉子,尽管大家都有这个愿望,但为了安全起见,不允许学生这样做。捅炉灰或是换炉盖等工作是由老师去做的,但炉子旁边的同学,他要负责随时告诉老师这炉子是太热了还是太凉了。老师们为了防止室内太干,并且也为了能让大家能喝上热水,通常会在炉子上坐一大水壶的水,一节课的时间它会烧开,炉子边上的同学也有任务看着水是否烧开了。那种水壶很大,基本就是一个小水桶带个盖子和壶嘴。
老师经常一边带同学读着课文,一边拿着书本都到后面的炉子边上,弯腰去捅捅炉子或是看看正在烧着的水。
我一直没挨到炉子坐过。我很想尽一下自己的义务,帮大家照看一下炉子,可是从来也轮到过我。
因此,我希望能照看炉子,甚至生一次炉子的欲望就更加的强烈了。
为此,我观察了父母是怎么生炉子的,于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某一天,我终于下定决心要自己也生一把炉子。
那个时候,我已经不用父亲接送了,放学后,脖子上挂着钥匙就回到了家。
到家时,父母都还没有下班回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去生一下炉子,为家里做点贡献的决心了。
我学着大人的样子,把劈柴劈得更细一些,码好,然后找来木刨花,就是刨木头掉下来的成片的木屑,那可是引火的好材料。我把木刨花放在最底层,然后把细细的小劈柴棍整齐地码在上面,到这里时,一切都非常的顺利并且标准,可以写入教科书了。不过下一个动作,我就有点搞不太懂了,我看到炉灶边上有两种煤,一种是碎煤,一种是煤饼,就是煤坯子。应该放进哪一种呢?后来我认为,碎煤放进去的话,会从下面漏出去,还是放煤饼对。于是,我把一整块的煤饼放了进去。煤饼太大,我从一头弄碎一点,才把剩下的大半个煤饼放进了炉子,整齐地盖在下面的劈柴上。下面,我要开始点火了。
从小的时候,父母和奶奶就不允许我玩火,这一次,我还真是第一次真正的自己去动火。心情是很紧张的。
我划着了火柴,点燃了边上准备引火的一张旧报纸,但纸燃烧的太快了,转眼就要烧到手,只好立即把它扔掉了。我会喜欢动脑思考,于是就研究怎么才能不让这火烧这么快?我试了一下,把纸卷成卷,再点着它,哈,这次烧的不那么快了,于是把这个长长的纸卷伸学着大人的样子伸进了灰膛里,去点炉子里的劈柴。还好,在纸卷上的火快烧到手的时候,在炉膛里冒出了烟,并且烟越来越大。看来是点着了,我扔掉了快要烧手的纸卷,专心地看着炉子里往外冒的轻烟。过了一小会,这烟开始变小了。怎么回事?没点着?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就是奶奶生的炉子有风匣,来回拉动拉杆往炉子里吹火,我们自己家的没有那东西,但父母会用报纸或是扇子去扇。我一回头,炉子边上的角落里不正有一把破扇子吗?看来我的分析和记忆是对的,于是我拿起扇子,开始使劲地往炉子里扇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