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不如这样。我们既是患难同学,不如结拜成八兄妹如何?原因有三:一是我们几个从小学到初中,不仅同学,还是同班,感情胜过兄妹情深;二是同班生八年了,除了上高中的屠彦刚和刘玉琼,再过几年,我们大多要告别学生时代,步入社会,现在结拜成兄妹,以后互相关照、不要淡了联系;三是我们都是农村出身,来自最开初的同一大队、后来同一乡的不同生产队、社组,从初中开始,都干过各家农活,父母、兄弟姐妹间彼此熟悉,我们早已不是亲兄妹、胜过亲兄妹,何苦还以同学相称?所以,今天我提议,不如我们结成‘八兄妹’,从今往后以兄妹相称。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众人愣了一愣,随即纷纷响应。
结拜是种古老礼节,充满传奇色彩。如今它发生在几人身上,近在此时、此地,人人感动。大家七嘴八舌,当场推举钱晓富做老大,由他来安排。
在仪式上,钱晓富不赞成郭靖江提议。他的意思,要是再行旧式的三叩九拜,新人新社会,岂不过时?
众人同意钱晓富,由他主持。仪式上八人起身。钱晓富举杯道:
“各位。承蒙几位同学看得起我钱某,我钱某当仁不让,主持结拜仪式。经在座同学提议,大家一致通过,我们八位同学,今日结义金兰,改以兄妹相称。他日不论各兄妹身处何地、前程如何;也不管他当多大官、拉多大一马车;不论是下车间当工人搞生产、还是回家当农民种田地,我们都不忘记,我们是兄妹!来日我们一定牢记四个字:‘不离不弃’!来来来,大家与我一同喝了这杯祝福酒!”
众人举身附和,一脸庄重,在钱晓富带头下,干了手中的酒。
为庆祝仪式,周颖翠自告奋勇,起身为大家歌舞助兴,将仪式推向**。
假期最后几天格外紧凑。八兄妹聚在一起,去拜访了李树仁、郭跃仙和黄伟志等人。谢过恩师,众人回家收拾行装,各奔学校。
王峻山一个在小房间变回了寂寞。
他的心头多了杨莉波。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杨莉波令他牵肠挂肚。
他去找过她几次,每次失望而归。杨莉波不在家。她像是在刻意躲他一样,再到不与他相见。王峻山满是杨莉波的影子。他梦到她袅袅婷婷,朝他走来。梦醒了,杨莉波的面容笑貌,渐渐模糊。王峻山努力回忆着,想拉她的手,一伸手,却是遥不可及。
基建发了打工钱。杨得仓赶在王峻山报到前,送来工钱。送工钱来的晚上,杨得仓骑着单车,载着王平凤,如履重任,郑重其事,在门口站定,大声叫着王峻山,让他出来,将手中四张十元面额和一张五元的钞票,交到他手里。
交接极具仪式感,像是一种成人礼。工钱带着体温,拿在手中,不多不少,是王峻山报到要交学杂费的数目。王峻山将钱捏在手里,多有一种感动。这是他凭双手,挣到的第一笔工钱!他捏的仿佛不是钱,而是一个月的汗水和力气!他没将钱直接揣进腰包,而是递给了一旁的三婶。三婶才是这个家的一家之主。
三婶接过钱,吐上唾沫星子,将钱数了数,嘴里不停地道:
“你们搞活了没有?他一个学徒,才干了一个月,怎么给这么多?”
杨得仓不知道怎么接话,脸上多了一丝愧疚:
“不多,不多。我本来是想跟龚师傅争取,把老囊瓜当正式工算的。龚师傅不点头,我也没办法。老囊瓜最后算成了临工,每天一块五角钱。是我给挂的工,一天不少,一天不多,刚好三十天。总共也就四十五块钱。”
三婶脸上满是兴奋和感激,忙不迭地将钱塞回杨得仓:
“算了算了。他一个学生,算临工就行,算临工就行。你是他姐夫,基建队把算钱的事情交给你管,你不能因为他是自家人,多算钱。会犯错误的。老头子是搞经济的,说钱这东西,一定要‘亲兄弟、明算账’,一分一厘都不能多拿。我怕老头子犯错误,经常说他,让他不能算错了人家的账。你算的会不会多了?多了的话,你回去,不能难为了你!”
两人推搡着,在杨得仓反复说没有多算钱后,三婶总算收了钱。事实上,她正为学杂费犯愁呢!好在有了这笔工钱,解了燃眉之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众人愣了一愣,随即纷纷响应。
结拜是种古老礼节,充满传奇色彩。如今它发生在几人身上,近在此时、此地,人人感动。大家七嘴八舌,当场推举钱晓富做老大,由他来安排。
在仪式上,钱晓富不赞成郭靖江提议。他的意思,要是再行旧式的三叩九拜,新人新社会,岂不过时?
众人同意钱晓富,由他主持。仪式上八人起身。钱晓富举杯道:
“各位。承蒙几位同学看得起我钱某,我钱某当仁不让,主持结拜仪式。经在座同学提议,大家一致通过,我们八位同学,今日结义金兰,改以兄妹相称。他日不论各兄妹身处何地、前程如何;也不管他当多大官、拉多大一马车;不论是下车间当工人搞生产、还是回家当农民种田地,我们都不忘记,我们是兄妹!来日我们一定牢记四个字:‘不离不弃’!来来来,大家与我一同喝了这杯祝福酒!”
众人举身附和,一脸庄重,在钱晓富带头下,干了手中的酒。
为庆祝仪式,周颖翠自告奋勇,起身为大家歌舞助兴,将仪式推向**。
假期最后几天格外紧凑。八兄妹聚在一起,去拜访了李树仁、郭跃仙和黄伟志等人。谢过恩师,众人回家收拾行装,各奔学校。
王峻山一个在小房间变回了寂寞。
他的心头多了杨莉波。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杨莉波令他牵肠挂肚。
他去找过她几次,每次失望而归。杨莉波不在家。她像是在刻意躲他一样,再到不与他相见。王峻山满是杨莉波的影子。他梦到她袅袅婷婷,朝他走来。梦醒了,杨莉波的面容笑貌,渐渐模糊。王峻山努力回忆着,想拉她的手,一伸手,却是遥不可及。
基建发了打工钱。杨得仓赶在王峻山报到前,送来工钱。送工钱来的晚上,杨得仓骑着单车,载着王平凤,如履重任,郑重其事,在门口站定,大声叫着王峻山,让他出来,将手中四张十元面额和一张五元的钞票,交到他手里。
交接极具仪式感,像是一种成人礼。工钱带着体温,拿在手中,不多不少,是王峻山报到要交学杂费的数目。王峻山将钱捏在手里,多有一种感动。这是他凭双手,挣到的第一笔工钱!他捏的仿佛不是钱,而是一个月的汗水和力气!他没将钱直接揣进腰包,而是递给了一旁的三婶。三婶才是这个家的一家之主。
三婶接过钱,吐上唾沫星子,将钱数了数,嘴里不停地道:
“你们搞活了没有?他一个学徒,才干了一个月,怎么给这么多?”
杨得仓不知道怎么接话,脸上多了一丝愧疚:
“不多,不多。我本来是想跟龚师傅争取,把老囊瓜当正式工算的。龚师傅不点头,我也没办法。老囊瓜最后算成了临工,每天一块五角钱。是我给挂的工,一天不少,一天不多,刚好三十天。总共也就四十五块钱。”
三婶脸上满是兴奋和感激,忙不迭地将钱塞回杨得仓:
“算了算了。他一个学生,算临工就行,算临工就行。你是他姐夫,基建队把算钱的事情交给你管,你不能因为他是自家人,多算钱。会犯错误的。老头子是搞经济的,说钱这东西,一定要‘亲兄弟、明算账’,一分一厘都不能多拿。我怕老头子犯错误,经常说他,让他不能算错了人家的账。你算的会不会多了?多了的话,你回去,不能难为了你!”
两人推搡着,在杨得仓反复说没有多算钱后,三婶总算收了钱。事实上,她正为学杂费犯愁呢!好在有了这笔工钱,解了燃眉之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