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阵痛(1)-第2/2页

加入书签
即使按市里面提出的时间改制成功,也比沿海一带的企业晚了几年。最重要的是,企业在经营状况好的时候进行改制,改制本身和改制以后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效益好的时候,企业本身的价值不一样,职工从中获益也不一样;效益差的时候,企业本身会贬值,职工利益因此受损,而且会担心自己下岗,企业改制的阻力和难度也会更大。改革的步伐慢了,就会陷入被动局面。改革会有牺牲,而做出牺牲的只能是工人。首先,职工对出售企业的价格不满,虽然职工个人也可以购买股权,但职工能拿出多少钱呢?企业的售价再高,职工都会不满,都会认为自己的企业不仅值这个价。“我们厂”,眼看就会成为有钱人的个人财产了,职工在感情上也难以接受。人们原以为到了企业,祖祖辈辈都靠企业了,就与这个企业同生死了。企业体制改革对职工来说,是一次观念的更新和感情上的阵痛。其次,不少人担心自己会成为企业改制的牺牲品,担心自己下岗。因此,绝大多数的职工情绪极不稳定。

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低下,不仅在过去的国营企业存在,在稍大一点的集体企业也存在。然而,鱼死同船,要么大家有饭吃,要么大家都没有饭吃;不少人都有这种心理,担心自己会因为改制而丢掉饭碗的人更是如此。因此,这一部分人情绪激昂,几乎每天晚上聚集在职工俱乐部,商量如何更多地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后,他们提出要全员持股,通过扩股的方式来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进行第二次创业。但陈老板坚决不同意这种天真的方案。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的风险越来越大,他说,“我不愿意职工承担这种风险。职工那点儿血汗钱,也难以抵挡企业的风险;应该让有经济势力的人来承担这个风险。”职工,在哪里都是打工;企业改制以后,职工只是换一种方式打工而已。现在改制,职工还可以得到一点补偿;把自己应得的部分拿到手以后再回到企业打工,有什么不好;否则,如果企业不改制,或者方案不妥当,耗下去的结果是职工没有钱可拿,也会没有工可打。无论是否改制,都会有人下岗,这是目前企业摆脱困境必然要采取的手段。改制的目的是融资和提高生产效率,救活企业。陈老板对职工的不理解很头痛,但并不能因此就不改制。他认为自己的方案才能最终解决问题,于是否定了职工的方案。这一来,部分职工愤怒了,因此出现了职工罢工和封厂门的事件。(未完待续)



                

                

            

                    

                

            

            

            

                 

                →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