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集训,去日本-第2/4页

加入书签


        李亮这个事,建委的领导也专门开会讨论过,结论是,不鼓励不宣传,静待发展,甚至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扶一把,要不这小子哪能进规格这么高的考察团呢?

        这个考察团积累的人脉,在李亮之后的人生道路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979年7月2日,李亮跟着考察团一起,坐上了飞往日本的飞机。

        他是第一次坐飞机,上了飞机,兴奋得左看右看,不知道怎么是好。崔教授跟着一帮老教授坐在一起热闹去了,他旁边坐着一个去年军转到特区的干部,姓莫,转业前做到了团长,团里大家还叫他莫团长。看着李亮兴奋的这看看那摸摸禁不住笑了。早几天就注意到了这个团里仅有的小年轻,这次正好坐在了一起,就跟李亮聊起天来。

        俩人倒是越聊越投机。莫团长本来文化程度不高,这些天日语也学得不好,这会跟李亮一聊就高兴了,拍着李亮的肩膀笑着吩咐道:“别叫团长了,早就不是了,以后叫我一声老哥算弟弟你看得起哥哥我!到了日本,哥哥可就成了睁眼瞎,哑巴了,你可得要多照应照应我!以后,有机会来特区玩,哥哥来招待你!”

        李亮答应不迭。在这团里他就是最小的,哪个都是前辈,都有很多经验和人生阅历值得他去学习。

        7月1号下午两点,考察团一行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1979年日本还没有签订广岛协议,正是经济最发达的时候。这次考察团的规格很高,接待他们的是日本外事部和建设部的头头,还有华国大使馆的人,入住了酒店,日本方招待了一顿正宗的日本晚餐,就开始了他们在日本的行程。

        日方给出的行程先是参观日本建筑工地和已经建成的各种代表性建筑,参观各种建材研究实验室,和各方建筑人才进行座谈,学习日本建筑发展史,参观建筑机械生产基地。日方还给考察团配备了专职的服务人员和翻译。日文服务人员是个二十来岁的姑娘,叫小室美惠子。大使馆也配了两个翻译。

        虽然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建筑相关的材料和技术类别和品种太多了,时间根本就不够,大家都在争分夺秒的学习,但是还是觉得时间远远不够。

        他们遇到了不少难题,第一个,就是语言关。国内带来的翻译和大使馆配的翻译都不是专业的建筑方面的翻译,有大量的专业词汇根本翻译不了。全靠日本的翻译顶着,但是日本翻译的汉语说得很一般,或者说,有点让中国人听不懂。

        这一下整个团就傻眼了。过了两天中国翻译想出来个笨办法,日本翻译说的听不懂的,就先记下来日语,晚上再对着日译汉的词典一个一个单词再翻回来,再跟大家一起回忆着过一遍,找出最精准的意思,第二天再跟日本翻译再对一遍。这么着虽然慢,但是好歹不会出大错。好在过了七八天,团里和大使馆的翻译也跟上了节奏。

        第二个难题就是吃饭问题。首先第一个,没有热水。日本人不怎么喝热水的,除了有钱人会喝茶基本都是凉水和冰水。团里除了李亮以外,都是三十五岁向上的专家和教授,几个老教授都五十岁开外了,还有基础病要吃药,没有热水怎么行?最后还是大使馆的翻译每天回住所带上几个暖壶,早上来上班的时候灌满热水带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