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烤红薯,煮花生-第2/4页

加入书签
        烤红薯好像是男孩子们的本能。找根厚实的田埂,挖个深深的红薯坑。红薯是早就挖好了的一兜,大大小小的有十来个。拽掉红薯藤和已经发黄的红薯叶子备用。接过一个孩子从家里偷拿出来的火柴盒,李亮先在红薯坑旁边清理出一小块干净的地方,先用火柴点燃一把麦秸,放到了一小堆小树枝里,等火完全燃烧开来,大家都开始往上一点点加树枝和麦秸。烧了十几分钟就烧出来一大堆草木灰和小块的木炭。把这些灰放三分之一到红薯坑里,再把红薯全部放进去,再放进剩下的草木灰。最后,在草木灰上面再烧一堆火。剩下的就是等待了,小孩儿们有的还偷了一小把花生扔到火堆里,火堆便时不时的发出哔啵的一声,孩子们就赶紧拿小木棍把烧熟的花生拨拉出来,不顾烫手赶紧扒开皮往嘴里送,嘴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不到红薯熟,一个个嘴巴都吃的黑黑的。

        这个时候的红薯不像后世的红薯一样,都是红心的,水分大,吃下去不噎人。为了填饱肚皮,都是白心的红薯,淀粉含量高,刚成熟的时候糖分没有那么高,直接吃噎人。这种红薯产量高,就是没有化肥,一亩也能产三四千斤,产量是麦子产量的十倍,玉米产量的五倍。因此,是豫北平原的主粮。

        但是为了储存它,大家也要费不少的劲。收回家后,先要平铺在地上让它们“发汗”。也就是晒到半干,糖分晒出来。然后挑完整、个大的下地窖,每次熬稀饭的时候,切成大块进去煮,粮食就少放一点意思一下。剩下的,要拿水清洗后,拿刨子刨成一片一片的厚片,再晒到全干。吃的时候,磨成粉,捏窝窝吃。这东西做成的窝窝相当难吃,有一种奇怪的味道,刚蒸好的时候稀软的拿不起来,凉了以后可以当砖头使。大部分家庭要靠它渡过漫长的冬天和春天。高粱面窝窝头跟这个东西比起来都好吃的多。李亮吃这个东西吃到反胃恶心,从离开家乡那天起,他再也不吃这个东西。后来的他看着闺女嚷着减肥把煮红薯当主食的时候,都恨不得把这小妮子扔到自己小时候吃上半年红薯窝头。

        但是烤红薯还是好吃的。烧一个小时左右的火之后,等烤红薯的香味出来,就把火堆灭掉,再用草木灰的余温焖一个小时。就可以扒出来开吃啦。

        有人说,烤红薯最好吃的时候,就是扒开皮闻到香味至送到嘴里之前的时候。是用来闻的,不是用来吃的。

        但是这跟在田埂上焖烤出来的红薯根本不是一个味道。说这话的人一定没有吃过真正好吃的烤红薯。

        扒出来的烤红薯已经完全软掉,跟草木灰和炭火直接接触的结果是整个红薯都均匀的软化。外皮均匀的结了一层有一点劲道的肉,油都烤了出来,但是却没有焦。与后世大街上烤红薯是用香味来吸引顾客不同,那种方法香味全散在了外面,侠啊浪费掉了。李亮他们这种烤出来的香味还在红薯里面。扒出来红薯一人分一个,烫得左右手倒换着,稍微温度降下来一点,两手微微一使劲就把红薯掰成两半。红薯皮大部分已经和肉剥离了,只剩下一点点由烤出来的红薯油粘在了一起,稍微一撕就撕掉了。最好吃的当然是跟皮挨着的那一圈,烤得金黄金黄,还有一点点油流了下来。咬一口,满口的烤红薯香就在口中充满。那层油不是油,而是烤的过程中流出来的糖汁被烤掉了水分形成的焦糖。外面的一圈红薯是甜的带一点柔韧,里面的心却是面面的,没有那么甜,却比外面的更香。

        在秋天的原野里,啃着香甜的烤红薯,秋风刮过来并不凉,这是每个农村小子们的烤红薯的回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