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胜利?失败?-第2/4页

加入书签
    崇禧对这类事显然也没兴趣,当下点点头,敷衍了事。

    会议结束后,陈诚当着众人面建议道:“委员长,武汉战事日紧,军委会已撤退完毕,您和夫人还是尽快离开武汉吧。”

    委员长看看众人,不置可否地答道:“这个我自有安排。”

    24日,武汉统帅部正式下令放弃武汉,撤退武汉外围部队,计划定了集结地点:长江以南各军撤至湘北及鄂西一带;长江北岸部队,第33集团军撤至荆阳门宜城一带,第32集团军撒至襄阳樊城钟祥一带,第11集团军撤至隋县唐县镇枣阳一带布防。汤恩伯第13军进入桐柏山,刘和鼎第39军进入大洪山担任游击,第21集团军及徐源泉第10军统由廖磊指挥进入大别山担任敌后游击。第5战区长官部移往樊城。

    下午,军委会召集了尚滞留在汉的中外记者数十人,举行了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

    会上,发言人代表中国政府强调指出:“中**自动放弃武汉是出于战略需要。中国政府抗日决心并无改变,而且更加坚定。只要日军在中国一天,中国抗战就将一天不止。中日战争将长期化,直至中国彻底驱逐侵略者为止。”

    蒋委员长离开武汉前,没忘记了警告东京。当然,这发言也是他向全国全世界作出的一种姿态,

    日军在为进入武汉作种种准备。

    九江。华中派遣军前进指挥部里,出现了司令官田俊六大将瘦小的身影。他几天前才从南京赶来九江的,他既想早日亲眼目睹武汉三镇的风采,但更重要的还是对部队放心不下。

    上年底,松井大将率部进驻南京。由于对部队约束不严对各级官佐恣意纵容,导致日军在南京烧杀淫掠,犯下滔天罪行,引起举世公愤。为此,日本政府威慑于国际舆论,被迫将松井,谷寿夫等一批高级将领召回国内。贬的贬,转预备役的转预备役。

    松井之流的劣迹使世人将日本皇军与“禽兽”二字连在了一起。

    比起南京,武汉还不仅仅关系到日军面子上的事。东京执意打下武汉,就是要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乘机扶持亲日势力主政,早日结束对中国的战争。

    如果日军一再施暴,南京的后遗症恐怕永无消除之日,扶持新政权,也只能是一座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这一点,已在南京呆了半年多的田俊六知道得清清楚楚。

    从军事上,田俊六更是感到对武汉不能破坏太甚。外围战部下的极大消耗和东京方面调兵的捉襟见纣,早已明白无误地告诉他,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调用已达极限。武汉也许将是他日后卡住西南出口,与中国大军周旋的基地。他自然不能自己先毁了这块基地。

    10月24日,经过全盘考虑后,日本华中派遗军司令官田俊六大将向进抵武汉郊区的各部队颁布了入城注意事项:

    ……部队宿营地区,避免设于市内,应选在郊外大建筑物内,以便于维持军纪风纪;在武昌的粮道街汉口的大五庙至下码头汉阳的朝宗门,设置难民区,须保护汉阳汉口武昌的建筑物庙宇大学图书馆陈列馆……,武汉有各国租界及使馆,本军一举一动,世界瞩目,因此是以实际行动宣扬皇威,使其理解皇军真姿的绝好时机,所以每人对此务须慎戒,且鉴于过去之教训,防止因日久而松懈。再,武汉为本军今后常驻和作战之基地,一切建筑设施,严禁破坏。……

    田俊六用心良苦,八方关照。但最后一句话,透出了他的苦心所在。

    隆隆的枪炮声已震动武汉三镇,大武汉经过4个半月的拼死抗争,终于大厦将倾,沦陷在即。

    军委会被日机炸得残破不堪的灰楼里,蒋委员长仍稳坐高台,丝毫没有走的意思。珞珈山上,宋美龄可没有他这么沉得住气,电话一连催了几次,可每一次都没有结果。

    (PS:谁说老蒋一打仗就跑,他可是武汉会战战斗到最后的人。)

    蒋委员长到底想显示什么呢?没人知道,也没人敢问。

    论“勇”吧?委员长的属下,甚至苏联顾问都夸过他“身处枪林弹雨而面不变色”,他没必要再此刻意显示。再说也没有如此示勇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