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子的契书被宁县令交给了宁父,还格外给了宁父十两银子。
宁父刚想推拒,就听得宁县令摆手说:“收下吧,这也是我用作入股的本钱。铺子如今是空的,还得你们自个儿来修葺。知晓你们现如今手头紧,你们那份银子才先由为兄出,倒时候还我便是。”
说罢,怕宁父还有所顾虑,他继续补充说:“往后就是想再问我借,我也不会给了。”
闻言,宁父这才作罢,谢过宁县令拿银子回家。
“昨日玉哥儿手艺被你大哥夸得天花乱坠,我们就光顾着趁这个机会赚银子。”
家中,望着写着自家名字的契书,李氏是又喜又愁:“可玉哥儿又不可能时时刻刻去做菜,那书还读不读了。”
宁父哎了一声:“放心,玉哥儿与北哥儿那俩鬼灵精怪的,早就帮家里合计好了。”
今儿早上,李氏与宁伯南读书干活去时,剩下的爷仨就在饭桌上聊了这铺子到底该干什么、怎么干。
宁父其实不是没有想过退缩,他与李氏疑惑相同。
若是要卖吃食,宁仲玉不可能时时做菜,可他们家其他人又做不来,怎么办?
但宁仲玉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原著中,宁伯南两年后靠着农学本事被圣上破格录入司农寺,那时朝中流言蜚语将传个不停。
同僚大多为举人、进士,瞧不起宁伯南这个童生出身的,都来踩他一脚。
权臣也无不是拿他连正经功名都没有说事,觉着他不配任职,还以此当由头向圣上弹劾,
宁伯南不善言辞,大多时候就沉默着任人欺负,吃尽了苦头。
幸亏他改良农种改进农具真真切切叫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了,才不攻自破了那些流言,慢慢爬上了从三品官司农卿的位置,为往后民间技术人才入朝的兴起杀出一条路。
虽然结果还算尽人意,但毕竟过于坎坷了些。
宁伯南成为众矢之的时才堪堪十六岁,放到现代还是高中生,
再说宁季北,他也是一样。
剧情中宁家虽也应了宁县令的邀约,却不是一开始就答应的,而是在宁伯南落榜后,过不下去日子,去求了宁县令。
宁县令本就不太看得上二房一家,原先不答应,现在又来求,耗尽了宁县令同宁父为数不多的情分。
因此那时宁县令不乐意扶持二房一家,只让出了两成的利,铺子的契书没给,所谓本钱也没给,等于雇了二房一家五口给他干活。
可由于做的营生中规中矩,甚至盈利低迷,二房辛辛苦苦给宁县令做事,分到手上的钱却连让一家子温饱都够不着。
由于家里实在贫困,宁季北只能小小年纪就跟着商队去走南闯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