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谈古论今-第2/4页

加入书签
    俩人隔着书桌相对而坐,儒衫男子率先打开话匣,“现在道统之争日益激烈,就是大夏国这种穷乡僻壤,也不得安宁了。”

    少年刚欲开口,儒衫男子就虚抬右手示意他先不要急着发问。

    “我们赤县神州由于五位大帝的出现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荒昧时代,其中雄才大略的黄帝目光深远,令人叹服。他率先察觉到人族的一大弊病,所以亲自颁行敕令,遂有仓颉造字,后历经夏、商、周三代,万年时间,人族就籍此独霸天下了。”

    儒衫男子说到这,满脸神往之色,慨叹道:“如此人物,悔不能识!若可一见,死不足惜!”

    然后,他冲嘴巴微动的毛九阊再次摆手,示意自己的话还没有说完。

    “天下无敌,便是内斗之始,适逢中央主宰式微,群雄逐鹿,应运而生,接下来便是贻害后世的战国时代了。”

    “文字的初衷是造福后世,可这时反而成了另一种灾难的活力源泉。”

    “通过文字不断学习进步,人们对道的理解日益加深,酝酿出了不少前所未有的强者。而大道三千,人各有志,分歧就此产生。这些强人各创道统,游走于各国之间,广收门徒,自立门庭。这个时代被后人称之为‘百家争鸣’。”

    “看起来像是一派繁荣的盛世景象,可毫无硝烟的道统之争,比起狼藉战场杀伤力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天下多少美满家庭因认可道统的不同而分崩离析,骨肉相残?”

    “当日景象究竟如何虽不曾亲眼目睹,可是参见后世也可略思一二。”

    “当时有人统计的道统足有数千,不过影响较大的只有几十家。而后来得势的共十二家,分别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儒衫男子说完这些,又补充一句,“佛家是再后来从外边传进来的另一道统。”

    “目前存世的、影响力庞大的道统也就那几个人尽皆知的了。仅几家就如此争斗,更不必说百家、千家了。”

    毛九阊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您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

    “这些遥远飘忽的事情,今天就讲这么多吧!”儒衫男子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看着攒眉蹙额的少年笑道:“我叫陈子昂。”

    “下面我们来谈谈有关那个叶小川的事吧。”男子说着随手从右手边悬挂如林的笔海之中捞出一只紫兔毫,歪歪扭扭地写下“叶小川”三个大字,然后满脸得意的搁笔弓腰吹墨。

    少年对于眼前男子吐出“叶小川”这三个字来并不觉得如何吃惊,反而大大方方的起身负手上前观摩字迹。

    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好字!写的很有味道。”少年仔细端详之后如此说道。

    若是有旁人在此,必然忍不住讥诮少年是不懂装懂,阿谀奉承,如此七扭八歪的字体哪里当的上一个“好”?

    儒衫男子哈哈大笑,只觉酣畅淋漓。

    他陈子昂的字即便是放在东土大唐也是有价无市,如此墨宝,又岂是谁都能看懂的?嗤笑少年的人真的就是内行吗?

    “丑”中亦有美,不足为外人道也。

    “坐吧,接下来我们来好好谈谈有关叶小川的事。”儒衫男子伸手示意少年坐下,然后便开始讲述有关叶小川的事。

    “夏这个名号很大,但是这个大夏国则是弹丸之地,徒有其名。赤县神州,又名华夏、中国、中土,现如今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分九州,而是按照东大唐,西秦汉,南宋元,北十六,中明清这样的大格局。”

    少年不明所以,这不还是和“自己”无关的话题吗?只是他现在不能开口发问,因为他还不想自己捅破这层纸。

    “这是以雄踞各方的霸主为名确立的,而这些霸主个个根深蒂固,所以此种格局划分方法倒也蛮实用。”

    “我们现在所处的大夏国属于宋朝附属国大辽的下属国,再往南,过了另一个附属国南涧,就到了中土最南边。那里有个疆域最为辽阔的元朝,它不接受任何附属,能抢过来的土地就一律纳入自家版图。那边信奉的是佛教的一个分支,我不太清楚,反正民风彪悍,亏得大宋国力昌盛,稳稳压制了他们,不然中土必然混战连年。大宋虽是儒、道、佛混杂,却又各成气候。三足鼎立,倒也大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