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 112 章-第2/5页

加入书签
        想他博果铎也是名将之后,他阿玛二十岁的时候都打了好几年的仗了,他现在还留在京城看孩子实在说不过去,所以每次见着皇帝堂弟都要说上几句。

        年轻的时候不出去奋斗,年纪大了就来不及了,他们家的人英年早逝的居多,万一他也倒霉的二十多岁就没了,来人世间走这一遭什么功绩都没留下,将来到地底下见着祖宗们多丢人啊。

        他真情实感的找皇帝请战,可皇帝就是不听他的,没办法,该等还是得继续等。

        他怀疑皇帝就是因为自己不能去南边观战,所以拿他们这些比他自由的堂兄弟们出气。

        庄亲王是个善于自我安慰的人,皇帝不让他去南边跟着王叔王伯们打仗立功,又可能是因为他年轻不牢靠,也可能是兵力大部分派去了南方,京城没有太多能用之人,他们这些年轻的宗室王爷要留下来镇守京城。

        让庄亲王自己来说,那肯定是第二种肯定最符合他们。

        耿精忠谋反蓄谋已久,若不是福建巡抚反应的快,在张延龄死了之后立刻带上官印离开官服衙门,他已经被耿精忠抓起来杀掉来立威了。

        福建那边正式发动叛乱,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进而向江西、浙江进军,若不是朝廷之前狠打了一波“反清复明”的民间教派,这会儿那些教派怕是要遍地开花。

        广东平南王府悄无声息被尚之信掌控,朝廷之前把尚可喜请求回辽东养老、留尚之信袭爵留镇的折子驳回,尚之信心里正不舒服,不敢光明正大的竖起反旗,偷偷摸摸的小动作却不少。

        云南吴三桂的反应是三个藩王里最低调的那个,老实的简直不像他,既没有趁机一起造反,也没有悄悄派兵去西南其他地方,只是给朝廷上了个请罪折子,然后关起门来什么都不管。

        皇帝没有惯着反贼的意思,那边耿精忠一反,朝廷就立刻下旨撤藩,不过撤的只有福建和广东两个,云南那边吴三桂反应的快,朝廷若是这个时候连他一起问罪,十有**会适得其反。

        吴三桂是真安分还是假安分现在说不准,但是朝廷不可能对他毫无防备,南边战事刚起,朝廷的部署就安排了下去。

        遏必隆斩了孙延龄之后没有回京,直接接手广西的兵马,调兵遣将统兵安抚,有孔四贞的帮忙,广西反而成了南边最太平的地方。

        西安将军瓦尔喀率兵入蜀,镇守自云南入川的险要之地,吴三桂现在没有动兵的意思,但是朝廷要防患于未然,不然等哪天吴三桂想反,以他手里的兵力,朝廷没有防备的话,轻轻松松就能占领云南、贵州乃至湖南,到时候和朝廷隔江对峙,到时候再想防备就来不及了。

        西安将军入川,陕西总督、甘肃提督、宁夏提督还有这些地方的总兵负责稳住西北,朝廷另外派人出镇陕西驻扎西安。

        西南不能乱,西北更不能乱。

        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军坐镇荆州,都统巴尔布进驻西侧常德,都统珠满防守东侧岳州,防止南方乱军北上湖广,也让乱军无法勾结到一起,不至于让朝廷陷入多线混战的困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