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好,我找宋如安。”
“我就是。”宋如安坐在电话旁,一手拿着听筒,另一只手摆弄着周广玲为感谢首都行送的手表。
听说是上辈子买错款式,买成男士的,正好送给他,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周广玲简直气死,这个人怎么回事,明明在接电话,她这边喂半天没反应。
“那你刚才怎么不说话,我刚又谈成一笔生意,你帮我联系一下车呗。”
安排好车,周广玲提前去宋如安的金融中心房。
她打听到那附近的生产队最擅长编竹筐,她得去买一批。
散装的水果必须要用筐子装起来,不然运输不方便,还会损伤果子。
仓库里有大塑料筐,可根本不适合拿出来用,材质太离谱,现在国内根本生产不出来。
“大爷,你们大队长在不在啊。”一走进村子,周广玲就有记忆里原主家的样子。
这才是这个时代普罗大众的生活,之前她接触那些人,都是这个社会上过得很好的。
村口树下,一群人在编竹筐。
快过年了,难得没有农活。大家可以闲下来休息休息,在一起聊聊天,吹吹牛,不过手上还是没闲着。
“姑娘,你找大队长干嘛呀。”说话的是一个老爷爷,衣服灰突突补丁摞补丁的。
周广玲用蹩脚的本地话说:“我想买你们编的这种竹筐,要的量挺大的,想和他谈谈。”
一听这话,树下的人都激动起来,顿时七嘴八舌的开始议论。
周广玲这下是彻底听不懂,刚才那几句已经是她提前着重学过的方言。
现在一群人说话,语速又快,她彷佛在听天书。
早就有人跑去叫大队长,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应该就是,看外表是个忠厚老实的人。
万幸,他会说普通话,虽然说的一般,但起码可以交流。
互相介绍认识,他叫刘志伟,是桥头生产大队的大队长。
就桥头这两个字,因为口音,她搞半天才听懂,真是费劲。
最后定下一万五千个大竹筐,大概估算一下肯定是有多的。
她用红薯做过实验,一个竹筐可以装七十多斤。但水果和核桃不能装的堆尖,最多只能装五十斤。
定价四毛钱一个,她也知道这价钱算是很高的,不过要的急,只能多给钱。
周广玲当面付了一半定金,三千块钱。
大队上的人一看这么多钱,都很高兴,赶紧回家组织人手开始编。
周广玲心里还是有点打鼓,斟酌着问:“大队长,我以个人名义来买,不会犯什么错误吧。”
刘志伟摆摆手,一脸自信,“你放心,没有问题的,有问题我也会解决好,你只等着我们给你送货上门。”
“那你们现在能先凑一些出来吗?我明天一早就有一批货要用,其他的您想办法尽快凑够。”
周广玲心算一遍,知道只靠村里这些人,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完工,“大队长,你们去别的大队三毛一个可以收到吗?”
刘志伟听到这话一愣,也马上反应过来,“妹子,你不介意这一毛钱的差价。”
周广玲摇头,“大队长,我只急着要竹筐,至于其他的我不管。”
大队长听这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马上去通知队员开会,组织大家行动起来。
周广玲心里有数,仓库里还有些大纸箱,再加上今天能收上来的竹筐,先把叶以礼的两万斤货送去。
之前一直卖的礼盒装,一些散装也有大纸箱装。
她竟然都没提前考虑过,这么大量的散货,运输搬运的问题。现在只能临时抱佛脚,出高价来买。
她都明示大队长了,希望他们能让她见识一下劳动人民的智慧。
还没等到桥头生产大队的竹筐惊喜,周广玲就被从天而降的超级大单砸中。
她回招待所一趟,正好遇见来找她的孙天明,笑吟吟的孙老板抛给周广玲一个爆炸消息。
“玲小姐,我有个大生意找你。你还有多少货,只要能拿出来,有多少我要多少。”
周广玲的心止不住的狂跳,面上装的越发谈定,努力稳住颤抖的声音。
“孙总,您可别吓我。全都要,您短期卖不完的话,不好保存吧。”
“玲小姐,这你就别担心。我已经联系好销路,你不知道港城那边的市场有多大。”
也是,现在两边的生活水平差距的确大。这种礼盒在那边,大多数人都能吃得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