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众人将方略制定完成之后,还没递上去,就迎来了更大的问题。
道君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这个档口,不宜妄动。
“没想到,却是朕拖了后腿...”
躺病榻之上的道君皇帝赵令渊,极为无奈的跟坐在一旁的傅懋修和李辅之叹道。
“不过好在,总熬死了吴仁光这个老东西,剩下的,只能交给大郎了...哎大郎也难...”
赵令渊口中的大郎,自然是说太子赵元檀。
“陛下何出此言?不过小疾,旬日既安,陛下何必出此丧气之言...”
“吉人自有天相,陛下不必忧虑...”
傅李两人,自然是要劝慰一番,但心中也着实有些担忧。
“哈哈哈,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你们两个也不必出言宽慰了...”
赵令渊看起来倒是很豁达,与两人说着闲话,神智清明,到不像是外面传说的那般病入膏肓。
君臣三人说了几句闲话,最后又说了些最近需要皇帝拿主意的政事,这才告退离去。
李辅之和傅懋修出了寝殿,相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浓浓的忧虑。
等到傅李两人离开,一个道士出现病榻前,赵令渊这才叹了一口气。
“陶师兄,你与我说一句实话,我到底还能撑多久?”
“陛下是天子,此乃天数,贫道不敢妄言。”一派仙风道骨的大真人陶应真也难得的打了个马虎眼。
“陶师兄,你一向是不信这些的,今天怎么还拿这些搪塞我?你我也相交数十年,今日就算我有求与你,我总要在走之前,做些事...”
年近六旬的赵令渊在皇帝之中,其实已经算高寿了。
在大晋的历代皇帝之中,太祖和太宗都是未满五十就崩了,也就只有高宗活过了六十。
因此赵令渊也是没觉得自己真的能活万岁,甚至长命百岁都是痴人说梦。
陶应真也很是为难。
他算是道君皇帝面前,最为受宠信的道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典章、医药、音律、术数,但他明白,皇帝更为看重的是他从不以鬼神之说自重。
但今天的话,天数之言也是无可奈何之言。
毕竟天子的寿数,那是能妄言的吗?
即便是他医术高超,通过脉象就可以断定道君皇帝的状况,但仍旧对此讳莫如深。
“陶师兄...”
赵令渊又唤了一声。
陶应真无法,只能背过身,做了一个手势。
“知道了...”
赵令渊轻声道,神情有些落寞,却无颓丧之意。
人终有一死。
可惜啊,有些事情,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宣嘉二十七年,五月。
入夜,收到一道来自宫中手札,让武安侯傅津川迅速穿戴好,随后带着数十个亲卫入宫。
刚一入宫,就立即以圣旨和符节,以大内都点检之职,接手了殿前班直和宫城防务。
咸阳郡王赵福柏副之。
随后,宫中下诏,诸王、公主、驸马,宰相尚书御史中丞以上的文官,殿帅公侯伯武勋等大臣入宫。
道君皇帝,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了。
寝殿外面,跪满了人,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
最后被宣入寝殿听遗命的,只有寥寥十数人。
道君皇帝赵令渊枕在皇后的腿上,望着伏地啜泣的众人一一嘱咐。
“懋修,我与卿,总角之交,外托君臣之义,内有手足之情,我知尔慵懒,不喜庶务,但日后,我儿难为之时,你要多多提点...”
“李相,你我君臣相得几十年,互为知己,也算挚友,太子聪睿,日后朝中,还要多多辅左我儿...”
道君皇帝先是对着一干重臣一一作语,而后又把诸皇子皇孙叫到眼前,后面是公主和驸马。
看着子孙儿女笑道:“老二在江南,老六在蜀中,剩下的都在了吧?元惠?近前来...”
抱着儿子前来河阳公主赵元惠牵着刚回走路的儿子吴维走到近前,红着眼睛道:“阿耶。”
“我知道,你恨我,你这些姐妹之中,只有你的婚事最不如意,这些年朕不见你,是怕见你,心生愧疚,做皇帝朕不愧,但是做阿耶,有愧...元檀,日后,元惠你多看顾,这孩子,无论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道君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这个档口,不宜妄动。
“没想到,却是朕拖了后腿...”
躺病榻之上的道君皇帝赵令渊,极为无奈的跟坐在一旁的傅懋修和李辅之叹道。
“不过好在,总熬死了吴仁光这个老东西,剩下的,只能交给大郎了...哎大郎也难...”
赵令渊口中的大郎,自然是说太子赵元檀。
“陛下何出此言?不过小疾,旬日既安,陛下何必出此丧气之言...”
“吉人自有天相,陛下不必忧虑...”
傅李两人,自然是要劝慰一番,但心中也着实有些担忧。
“哈哈哈,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你们两个也不必出言宽慰了...”
赵令渊看起来倒是很豁达,与两人说着闲话,神智清明,到不像是外面传说的那般病入膏肓。
君臣三人说了几句闲话,最后又说了些最近需要皇帝拿主意的政事,这才告退离去。
李辅之和傅懋修出了寝殿,相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浓浓的忧虑。
等到傅李两人离开,一个道士出现病榻前,赵令渊这才叹了一口气。
“陶师兄,你与我说一句实话,我到底还能撑多久?”
“陛下是天子,此乃天数,贫道不敢妄言。”一派仙风道骨的大真人陶应真也难得的打了个马虎眼。
“陶师兄,你一向是不信这些的,今天怎么还拿这些搪塞我?你我也相交数十年,今日就算我有求与你,我总要在走之前,做些事...”
年近六旬的赵令渊在皇帝之中,其实已经算高寿了。
在大晋的历代皇帝之中,太祖和太宗都是未满五十就崩了,也就只有高宗活过了六十。
因此赵令渊也是没觉得自己真的能活万岁,甚至长命百岁都是痴人说梦。
陶应真也很是为难。
他算是道君皇帝面前,最为受宠信的道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典章、医药、音律、术数,但他明白,皇帝更为看重的是他从不以鬼神之说自重。
但今天的话,天数之言也是无可奈何之言。
毕竟天子的寿数,那是能妄言的吗?
即便是他医术高超,通过脉象就可以断定道君皇帝的状况,但仍旧对此讳莫如深。
“陶师兄...”
赵令渊又唤了一声。
陶应真无法,只能背过身,做了一个手势。
“知道了...”
赵令渊轻声道,神情有些落寞,却无颓丧之意。
人终有一死。
可惜啊,有些事情,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宣嘉二十七年,五月。
入夜,收到一道来自宫中手札,让武安侯傅津川迅速穿戴好,随后带着数十个亲卫入宫。
刚一入宫,就立即以圣旨和符节,以大内都点检之职,接手了殿前班直和宫城防务。
咸阳郡王赵福柏副之。
随后,宫中下诏,诸王、公主、驸马,宰相尚书御史中丞以上的文官,殿帅公侯伯武勋等大臣入宫。
道君皇帝,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了。
寝殿外面,跪满了人,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
最后被宣入寝殿听遗命的,只有寥寥十数人。
道君皇帝赵令渊枕在皇后的腿上,望着伏地啜泣的众人一一嘱咐。
“懋修,我与卿,总角之交,外托君臣之义,内有手足之情,我知尔慵懒,不喜庶务,但日后,我儿难为之时,你要多多提点...”
“李相,你我君臣相得几十年,互为知己,也算挚友,太子聪睿,日后朝中,还要多多辅左我儿...”
道君皇帝先是对着一干重臣一一作语,而后又把诸皇子皇孙叫到眼前,后面是公主和驸马。
看着子孙儿女笑道:“老二在江南,老六在蜀中,剩下的都在了吧?元惠?近前来...”
抱着儿子前来河阳公主赵元惠牵着刚回走路的儿子吴维走到近前,红着眼睛道:“阿耶。”
“我知道,你恨我,你这些姐妹之中,只有你的婚事最不如意,这些年朕不见你,是怕见你,心生愧疚,做皇帝朕不愧,但是做阿耶,有愧...元檀,日后,元惠你多看顾,这孩子,无论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