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胜生败死

加入书签


一条紧急军报,飞快的从庐州送达扬州,又飞快的过江送达了建邺城外的官军大营。

叛军顺濡须水而上,在度北上,巢县失守。而后又继续率军从巢湖北上,庐州告急。

庐州城下,叛军不疾不徐的拔出了城外的各处要隘、烽燧、高地。数万大军不疾不徐,井然有序,连绵不绝。

城头上的署理庐州司马将领叫韩成,原本是广锐军的都虞侯,将门出身,从军多年,算得上精干持重,不然也不会被傅津川看中,替代升任靖南军军使的雷勃成为庐州司马。

虽然只是署理,但谁不知道加盖了大元帅印的敕书也就差在兵部走个流程而已。

若是平时,怕是要那些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妥。但如今是战时,有扬州大都督的举荐和大元帅府的允准,兵部的堂官们是失心疯了才会在这种任命上还要吃些好处。

望着正在扎营的叛军,韩成眉头紧锁,不断下令吩咐士卒和团练,以及临时征调的民壮在做各种守城准备。

备用的军械纷纷的被运送至城头。

刺史赵翼也从城中来到了主城楼上,“韩将军,情况如何?”

韩成见到赵翼抱拳道:“见过赵使君。情况不容乐观啊。叛军的主力差不多都在这了。”

赵翼闻言颇有些惊讶道:“什么?叛军主力?不会吧?叛军没去救建邺?反而北上庐州了?”

韩成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点了一头。

不知兵的赵翼从韩成的面部表情中看出了事态的严重性。

随后韩成指着城下的不远处的叛军大营道:“使君请看,当中的‘薛’字大纛,是吴逆伪军大都督薛巨鳞的将旗,水师船上的将旗‘汪’是伪军水师都督汪汀山,此人擅长水战,就是他在鄱阳湖击败了定南侯爷的洪州水师...巢湖从左边岸上开始,这些旗号中,‘李’是李子春,‘刘’是刘台卿,‘赵’应该是伪军前将军赵成浚,这伙队伍较少一些的这个‘李’,应该是李退之所部,之前大的部署大部分在和州城下被大都督歼灭了...”

吴王作乱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做够朝廷有时间把吴王叛军之中的情况摸清楚了。

要知道赵元殊这一年可没怎么闲着。

对于叛军可的组成,各部的将领,以及这些人擅长什么方式作战,之前的履历,这些对于韩成这个级别的将领来说都不是秘密了。

而庐州城下的这部分,还只是吴逆叛军的突前一部。

由此地,延伸到巢湖两岸,再到濡须山南麓,以及濡须水沿线,肉眼根本望不尽。

就算没有十万大军,七八万总是有的。

而城内只有两千守军,还有数量相当的团练,以及一部分民壮。

兵力悬殊。

危在旦夕。

这是韩成和赵翼的共识。

而城下,薛巨鳞和刘台卿李子春汪汀山四人,在数百精锐牙兵护卫之下来到了一处高岗上观阵。

对于庐州城,他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包括薛巨鳞在内。

这座城池其实规模不算大,也不算小。但本身占据着地势较高,周边又有施水和它的支流,以及巢湖作为掩护,地势复杂。

完全可以称之为军事重镇。

这样地势下,想要完全把城围起来,很难。这不是兵力多寡的问题。

因为城外许多的地方根本就没办法扎营立足。

而这样的情况下,大军如何立营就很考验主帅的能力了。

这需要考虑书双方的兵力对比,如何利用好地形带来的优势以及如何规避地形带来的劣势,如何立足于地形条件实现己方的战略目的。

负责这些的,是都督刘台卿,他也是这次北上战略的首倡者。

“刘都督不愧是淮南人,对此地了然于胸,如此立营之法,我是万万不及。”

薛巨鳞在看过各处营寨布置之后,对于刘台卿的布置是赞不绝口。

刘台卿是淮南人出身,出身彭城刘氏,也算是大族,自幼读书习武,自然是想要建立一番功业的。

但虽有才华,却一直在不得志。

还是在东京留守司为官的时候,结识了吴王赵德玉,算是遇到了伯乐。

刘台卿听到薛巨鳞的称赞之后连连摆手,“大都督谬赞了,不过是对于此地熟悉一些而已。我年少时曾游历过这一带,因此对于庐州也算是有些了解。”

刘台卿的这个话绝对算是谦虚了,他年少时候曾经四处游山玩水,对于江淮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都有一些了解,对一些兵家重地更是烂熟于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