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补充-第2/3页

加入书签
v较低的代价获得生产资料,承受风险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总而言之,是亚当斯密所谓“看不见的手”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积极扩大产量,更新技术,结果却是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科技的发展。而国家“看的见的手”不断旁敲侧击,进一步将两宋推向封建社会物质繁荣的顶峰。

宋代土地政策的积极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农业生产上。土地兼并的盛行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宋朝政府积极发展工商、采矿、纺织、加工业等行业,‘五行八作’这一成语就产生于此时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

vi时行业之多以及小手工业的发达程度。”手工业的发达,又进一步导致商品经济的繁荣,从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荣光的片影。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土地兼并往往是农民起义爆发的诱因,因此历朝历代才会对兼并现象大力遏制;但这一现象最为严重的宋朝,却并未出现过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暴动(方腊、宋江起义都未对政权构成威胁)。可以说,“不抑兼并”带来的经济繁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然而应该指出,缓解矛盾并不等于解决矛盾。如果不是蒙古人的入侵打断了南宋社会的发展进程,赵家王朝恐怕早晚也要在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中瓦解。同样是土地的高度集中,英国在这一背景下走向了工业革命(圈地运动),而中国社会却屡屡因此而陷入动荡不安,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不受约束的土地交易的确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我们有必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宋朝的土地市场真的是完全自由,不受约束的么,只怕未必。为了详尽地讨论这一问题,下面将土地市场这一笼统概念分为两部分,即土地租赁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分别加以说明。

土地租赁市场是一个劳动力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田主提供生产资料,雇佣佃户耕种土地,收取地租作为回报;佃户出卖自己的劳力,靠租种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但和一般的劳动力市场不同,田主和佃户在土地租赁市场上的地位往往并不平等。一方面,某一地区的土地常常由一个或者几个大地主所有,佃户选择的范围实在有限。另一方面,中国农户一向把背井离乡看作人生最大的惨事之一,何况在交通不发达,信息传播也不便捷的宋代,拖家带口去寻找一个地租较低的住处,无疑也是不理性的选择。用经济学术语来说,第一点意味着土地租赁市场实质上是一个由大地主垄断的市场,第二点意味着这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弹性很小。这种市场的特点,就是地租几乎完全由田主决定,且只要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佃户的数量不会有太多的减少——因为对于世代依靠土地生存的中国农民来说,他们想不到,也的确没有更好的出路。

田主和佃户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经济地位上:田主往往来自地方上的豪强大族,势力雄厚,交游广阔。尤其是在宋代,文官调动频繁,地方官员不得不依靠乡绅的力量,在田主和佃户发生纠纷时,自然要偏向前者。势单力薄的农户,无法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

2/4页

只好默默忍受着劳作的艰辛和剥削的无情,间或求助于臆想中的神灵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只有当连生存都难以为继之时,他们才会选择揭竿而起——并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政治理想,仅仅为了谋求一条活路。

土地交易市场上有着相似的情形,田主利用自己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往往可以以低于市场出清价格的代价从农户手中取得土地,有时候这种“取得”与抢劫无异。《水浒传》中“李逵打死殷天赐,柴进失陷高唐州”一回书很好地反映了宋代这种社会现象的普遍性。身为前朝遗民,家传“丹书铁券”的柴进,在面对意欲强占自家土地的高唐州知府时,都显得如此软弱无力,更何况一般的平民百姓呢,本文第一部分提到过,宋朝君主对于高级官员兼并土地的行为,基本上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无形中起到了极坏的示范作用——各级官员纷纷利用手中的权力,巧取豪夺,肆意妄为,不但破坏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也造成了政府和百姓间的尖锐矛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