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一次招工中,大刘大队走的是五个知识青年,而不是预期中的四个。五个知识青年,三个蚌埠的,回了蚌埠,钱涛也在其中。另两个县城的,一个到了手管局,再一个,也就是刘海明,去了淮北煤矿。他走了一段日子以后,人们才知道他去了淮北。其实这也是小吕给闹出来的。是小吕熬不下去了,才给闹了出来。别人不知道也还可能,知识青年竟然也不知情,就奇怪了。他们一个个都有着四通八达的关系,他们知道的不会比实际情况少,只会多,多出来的那部分就是谣言。而在刘海明的问题上,他们竟然变得如此闭塞。这也叫人想到,刘海明和知识青年,尤其和钱涛之间也形成了一个默契。在大刘庄的知识青年中,能与刘海明交手的,只有钱涛,他们很可能订下了互不侵犯条约,这条约也是建立在那个百分比的基础上的。刘海明保证决不占用众知识青年的名额,他自己解决名额的来源。这至少是没有对钱涛不利,并且也消除了刘海明对钱涛的威胁。倘若,刘海明硬要挤进四个名额中来,钱涛就多一个对手,这个对手的分量他是知道的。送帐子的事情,对于钱涛也是一个教训。所以,他当然也是愿意大刘大队多一个名额。要保证这个名额进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缄口不提。不提是不提,看法还是有的,并且积蓄起来,等日后事成定局,再慢慢地泄露出来。因此,当小吕来大队闹起来的时候,人们对刘海明就已经怀了成见,他成了一个阴险的人。
刘海明走了以后,他的两间小屋归了大队,自留地则归了生产队。屋子里面的家什、锅碗,还是小吕的,暂存于两个女知识青年的住处,也算是借给她们使用。小吕一直没有露面。年底分粮时,是她小叔子,也就是刘海明的弟弟,带了钱将她那份口粮提走的,同时还拉走了她的一部分东西。有人进县城买返销粮,遇见过小吕,说她还是住老婆婆家,就在县粮站附近。遇见的人回来说,小吕瘦了些,却白了,孩子呢,也大了,还是抱在小吕手上。小吕一手抱孩子,一手挎个大篮子,里头装满了衣服,要去分洪闸下洗衣服。那人说,看人家街上人,多少衣裳!人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了,可不料,小吕又回大刘庄来了。
小吕再回到大刘庄,形容可就大变了。她是像遇见她的人说的,瘦了,白了。但她这样天生的油黑皮肤,一旦白起来,却不是什么好事。她的脸上就像长了白瘢似的,深一块,浅一块,皮色又很枯。两个大眼睛显得更大了,眼梢挂了下来,里面全都是委屈和怨恨,失神地看着人。那张嘴本来略宽一些,笑起来才是好看的,但这时候是笑不出来了,就显得格外的苦相和命薄。孩子呢,确是长高了有半头,那双极像他母亲的大眼,此时也像他母亲一样,眼梢挂了下来。嘴也是,要哭又忍住的样子。而人们一看见他,就又想起了他的父亲。他的薄面里头也生出了他父亲的退缩和窥伺的表情。他们母子空着手来到大刘庄,身上穿的都是原先的衣裳,洗得更旧了。走到大队书记家,就向他要人,要刘海明。
像小吕这样生性温柔的人,吵起来也不过是哀哀地哭。将孩子搂在怀里,垂着头,头发遮住了脸。头发还是乌油油的,还没熬焦了,只不过别着的花卡子换了铁的,就少了些俊俏。大队书记家里的陪着她落了一阵眼泪,留了饭,然后,大队书记便带她来到寄放她东西的两个女知识青年的住处。在屋子另一头安了一张凉床,母子二人便算是住下了。
小吕虽然也是个插队青年,但因为是有个家,过的是正经日子,又是刘海明当家,事无巨细,都是他操心。所以,她其实是有些娇的。像知识青年这样带着“混”的日子,她是过不来的。当晚,睡在知识青年那间又放床又烧锅的屋里,守着那堆从她和刘海明原先的家里搬出来的东西,灯是个墨水瓶,点一根芯,扣在墙上,满地的黑影。她搂着孩子,又是哭了一夜。早起也没烧锅,因为没粮食,粮食已叫她小叔子领走了。那两个女学生也是不烧锅的,冷水洗了脸,再咬块冷馍,就下地了。小吕想烧点热水给自己和孩子洗洗脸,洗洗手,又不敢动人家的烧草,她的草也叫小叔子领走了。她坐在床沿发了会儿呆,就又抱着孩子上大队书记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刘海明走了以后,他的两间小屋归了大队,自留地则归了生产队。屋子里面的家什、锅碗,还是小吕的,暂存于两个女知识青年的住处,也算是借给她们使用。小吕一直没有露面。年底分粮时,是她小叔子,也就是刘海明的弟弟,带了钱将她那份口粮提走的,同时还拉走了她的一部分东西。有人进县城买返销粮,遇见过小吕,说她还是住老婆婆家,就在县粮站附近。遇见的人回来说,小吕瘦了些,却白了,孩子呢,也大了,还是抱在小吕手上。小吕一手抱孩子,一手挎个大篮子,里头装满了衣服,要去分洪闸下洗衣服。那人说,看人家街上人,多少衣裳!人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了,可不料,小吕又回大刘庄来了。
小吕再回到大刘庄,形容可就大变了。她是像遇见她的人说的,瘦了,白了。但她这样天生的油黑皮肤,一旦白起来,却不是什么好事。她的脸上就像长了白瘢似的,深一块,浅一块,皮色又很枯。两个大眼睛显得更大了,眼梢挂了下来,里面全都是委屈和怨恨,失神地看着人。那张嘴本来略宽一些,笑起来才是好看的,但这时候是笑不出来了,就显得格外的苦相和命薄。孩子呢,确是长高了有半头,那双极像他母亲的大眼,此时也像他母亲一样,眼梢挂了下来。嘴也是,要哭又忍住的样子。而人们一看见他,就又想起了他的父亲。他的薄面里头也生出了他父亲的退缩和窥伺的表情。他们母子空着手来到大刘庄,身上穿的都是原先的衣裳,洗得更旧了。走到大队书记家,就向他要人,要刘海明。
像小吕这样生性温柔的人,吵起来也不过是哀哀地哭。将孩子搂在怀里,垂着头,头发遮住了脸。头发还是乌油油的,还没熬焦了,只不过别着的花卡子换了铁的,就少了些俊俏。大队书记家里的陪着她落了一阵眼泪,留了饭,然后,大队书记便带她来到寄放她东西的两个女知识青年的住处。在屋子另一头安了一张凉床,母子二人便算是住下了。
小吕虽然也是个插队青年,但因为是有个家,过的是正经日子,又是刘海明当家,事无巨细,都是他操心。所以,她其实是有些娇的。像知识青年这样带着“混”的日子,她是过不来的。当晚,睡在知识青年那间又放床又烧锅的屋里,守着那堆从她和刘海明原先的家里搬出来的东西,灯是个墨水瓶,点一根芯,扣在墙上,满地的黑影。她搂着孩子,又是哭了一夜。早起也没烧锅,因为没粮食,粮食已叫她小叔子领走了。那两个女学生也是不烧锅的,冷水洗了脸,再咬块冷馍,就下地了。小吕想烧点热水给自己和孩子洗洗脸,洗洗手,又不敢动人家的烧草,她的草也叫小叔子领走了。她坐在床沿发了会儿呆,就又抱着孩子上大队书记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