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刚刚‘露’出小半边脸面,樊城外的天命军大营开始忙碌起来,第一营的骑兵都在吃早饭,而第七营宋部的炮兵,已经在搬运山地炮。请()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四十‘门’山地炮,静静地矗立在汉水北岸,数百炮手,如同松柏般立在山地炮四面,纹丝不动,对面的白马渡,长度只有三里,距离不够开阔,李自成并未调集第四营的山地炮。
辰时一到,宋立即下达了“‘射’击”的命令,炮手们这才忙碌起来,校准、装弹、点火……
对面的明军显然看到了天命军的动静,他们不相信天命军的火炮能直接越过汉水,毁了好不容易搭建的水寨,一面指指点点,一面还冲着炮手们叫骂。
但一些从朱仙镇逃回的老兵,却是紧锁眉头,盯着天命军的炮兵阵地,表面淡然无语,心却在默默祷告着……
叫骂从来不是战斗,如果叫骂可以杀人,鞑子的骑兵也不会在京师、山东一带肆虐了!
天命军的炮兵,根本忽略了对岸明军的存在,直到点火之后,才将目光投向南岸。
他们不是要记住谩骂的明军士兵面容,然后寻求报复,而是观测开‘花’弹的落点,山地炮已经校准过,但那是炮兵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准星、罩‘门’进行的初次调试,要想提高开‘花’弹的准头,必须根据落点重新调试。
因为是齐‘射’,四十‘门’山地炮,一次要‘射’出四十‘门’开‘花’弹,这些开‘花’弹在空运行的轨迹,很容易发生错‘乱’,这些观测的士兵,是要“看住”本组山地炮发‘射’的开‘花’弹,然后将开‘花’弹的落点反馈给校准的炮兵。
如果开‘花’弹恰好正目标,暂时不用调整了,等到改变目标的时候,再根据需要调整,在没有电子瞄准仪的情形下,仅靠‘肉’眼和经验,大部分开‘花’弹都不会落在最希望的落点,需要二次校准。
“轰……隆……”
“轰……隆……”
“轰……隆……”
……
四十枚开‘花’弹,画着美妙的弧线,离开炮管,飞向南岸的明军水寨,大部分开‘花’弹都是落在水寨,或是岸,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只有少数开‘花’弹不慎落在河水,
明军显然没想到天命军的开‘花’弹有如此的‘射’程,一个个呆住了,等到发现自己的残肢断臂,以及从伤口冒出的汩汩鲜血,方才感觉到疼痛,随即一个个哭叫起来……
水寨的士兵还好些,各种空旷的木质结构,无意充当了消音#器,而岸的士兵,即便没有弹,只要是在弹坑附近,不是被爆炸产生的气‘浪’撞翻了,是被无形的冲击‘波’伤了耳膜,双手抱着脑袋,满地打滚,发出狼一般的干吼!
天命军没有给明军喘息的机会,一‘波’刚熄,一‘波’又起,经过二次调试,开‘花’弹的落点更加准确,绝大部分开‘花’弹都是落在水寨,或是岸的工事里,只有极少数开‘花’弹直接从水寨的缝隙溜出,滑入河水。
李自成立在樊城的西南角,他已经完全忘记了鞑子入关的事,此时正用望远镜在观测开‘花’弹的战况。
忽见一枚开‘花’弹不偏不倚落在一艘小船,随着一声巨响,那艘小船顿时被炸得七零八落,有好几块碎片飞天际,在天空翻滚着,随即慢悠悠地飞到视线之外。
小船原本是水寨的
依仗,此时忽然消失不见,水寨失去承重,顿时歪向一边,面的士兵立脚不稳,顿时坠入奔腾的河水……
李自成放下望远镜,兴奋得声音都变了调,“好样的,这是谁‘射’的,赏十两白银!”
“大都督,”何小米虽然没有望远镜,却也能觅得战场的端倪,忙道:“达到,开‘花’弹离开炮管,至空时‘混’在一起,恐怕很难确定这是谁发‘射’的炮弹……”
李自成想想也是,此时开‘花’弹的发‘射’,已经进入稳定的阶段,便是观测的士兵,也不会像开始是那般细心了,一定要找出这艘小船的炮弹是谁发‘射’的,恐怕很难,便道:“传令下去,炮兵每人赏二两银子!”
第七营的炮兵,此时全部是在战场,总人数有数百,每人二两,是千两银子,不过,李自成觉得值,如果能快速突破明军的汉水防线,千两银子算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