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南朝4君

加入书签


书卷缓缓翻动,“玉缜公子”虞山青这几个字出现在书页之间。

“虞山青,儒宗不世出的天才人物,凤丘学宫总教习。十六岁时已是天下闻名的大儒,他主持编纂了儒门经典《十三经注疏》,成为天下经传之首,为天下诸国国君所推崇。其所著《西山闲话》为天下儒生所膜拜。如今是宋国太子的侍读,为东宫太子宾客。”

少女道:“他好像不是修行者。”

师姐道:“南北六子,他是唯一的文士。如今宋国以太子监国,政令皆出自东宫,而虞凤丘又是太子亲信,是以有‘西山相’的称呼。”

“师兄也是宋国人啊。”少女道,“师兄以后也有机会当丞相的!”

“这倒是有可能。”师姐笑道,“宋国三公九卿,历来无不是出自‘九君’之家,师兄是华彦君的嫡子,未来未必不能为相。而虞山青如今虽然号称‘西山相’,但想要真的登上相位,却难如登天。”

“为什么?虞氏怎么说也是诗书传家的一代名门。”

“末流世家都算不上。”师姐叹道,“纵使虞凤丘天纵奇才,‘九君’又怎肯让出三公九卿之位。”

“宋王的话也不管用吗?”

师姐摇摇头,“没有‘九君’,何来宋王?”

少女好奇的问道:“师姐,你们徴国也是这样吗?”

“徴、宋、秦三国官制天差地别,徴国虽说出过寒门宰相,但国内豪族势力盘根错节,数百年来早以根深蒂固,虽然不像宋国那样被‘九君’把持朝政,但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那秦国呢?”少女问道。

师姐翻动着书卷:“西秦以军镇立国,八大军镇拱卫王庭,军事实力为南朝第一,可如今尾大不掉,军镇的实力越来越庞大,反而倒逼王室。好在有个平阳侯卫青君坐镇王庭,四方军镇这才老实了十余年。”

“不亏是《名将录》排名第一的卫青君。”少女道,“我听说厉云川是平阳侯的外甥吧。”

“卫、厉两姓,均是西秦外戚。原本这两家在秦国籍籍无名,后平阳侯之姊卫颍儿入宫,备受秦王宠爱,等到卫颍儿被册立为王后,卫、厉两家方才一飞冲天,一跃成为西秦王庭权贵。”

“不过若只凭借卫王后的身份,卫、厉两家也只能得一时富贵,毕竟西秦宗室、外戚、军镇三方势力并立,一个王后未必会被那些西秦宗室、骄兵悍将放在眼里。可这卫青君居然是个不世将才,在他的统领下,西秦多次主动出击,北上攻击北燕诸部,九战九捷,逼得蛮族连年后撤,自此西秦对北燕由守势转为攻势。自此卫青君个人声威在西秦达到顶点,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将。秦王死后以卫青君及王弟离阳君项承嗣为辅政大臣,两人互为左右丞相,共同把持秦国朝政。”

少女叹道:“有此等舅父,那厉云川能排入南北六子,也不足为奇了。”

“非也。”师姐却摇头否认,“厉云川出生时,卫颖儿已被册立为王后,他自幼长在宫中,与那些王子公主们一同长大,毫无奇异之处,世人皆认为厉云川日后不过是普普通通的贵族公子罢了。”

“厉云川十七岁时突然独掌一军,随卫青君攻打蛮族,在旁人看来者不过是贵族公子镀金的手段,然而他却出人意料地孤军深入草原,生擒宇文部可汗之子,当时连秦王都啧啧称奇。随后数年,他多次率军攻打蛮族,打的北燕宇文部节节败退,自此名声愈发显赫,

被秦王拜为柱国大将军、冠军侯,独领一方军镇。”

“去年,厉云川二十三岁,他再次深入大漠,一锅端了宇文部王庭,并以五千轻骑重创北燕援军三万余人,那可是青鹰军,北燕四大兵团之一,据说北燕天王一直再考虑是否将拓跋钰调往西方防备厉云川。”

少女听得目瞪口呆,两只眼睛睁得圆圆的,嘴巴不自觉的张开,甚是可爱。

“师姐,天下居然真的有这样的天才。”

师姐道:“确实令人难以置信,我当初听师父说起的时候也觉得有些骇人听闻。可这榜单上最后一人,确实令我也有些费解。”

“墨玉公子”萧胤清。徴国青卫怀化郎将、夏阳侯。

“论文,他籍籍无名,远不及虞山青;论行军布阵,不可能比的上当世名将厉云川、拓跋钰;论修行造诣,虽说他阵斩姬阔,令世人瞠目,但远远达不到楼廷玉的境界,更遑论澹台玄彧。师尊虽说只是将他排在末席,但比之以上五人,也太过暗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