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留城。
留城坐落于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周遭山形险峻,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而依山而建的关隘更是易守难攻,自古号称万夫莫开。
这里原本就是陈国东向之屏障,陈国大将军平侯姬阔镇守在此已有十数年。坊间传闻,正是由于平侯屯兵于此,陈徴两国的边境才有了这十余年的太平,否则以如今徴国之强盛,便是天险留城,也难抵挡其兵锋。
只是此刻留城之外,不再是往日里平静却生机盎然的村落,而是漫天的烽烟以及遍地的尸骸。
三个月前,陈国以下竹国指使商贾在陈国行间为由,遣大将军平侯姬阔攻伐下竹国,下竹国本是小国,国力孱弱,难以抵抗,一个月内被姬阔连下三城,直逼下竹国国都。
下竹国与徴国本为盟国,下竹国君紧急向徴国求援,徴王立刻令神武卫大将军、武安侯萧胤桓点五万大军驰援下竹国。
武安侯萧胤桓为徴国名将,他不入下竹国,而是纵兵直入陈国境内,四处攻城掠地,兵锋直向留城而来。若要塞留城被突破,陈国千里腹地便尽数暴露在萧胤桓铁骑的马蹄之下。
陈国重兵攻下竹,此刻留城城内仅余五千守兵,唬得陈王急召姬阔率大军归国驰援。但萧胤桓留下后手,以一万骑兵沿途不断袭扰,终于抢在姬阔之前,屯兵与留城之下,将姬阔大军与留城生生隔开。
此刻两国重兵于留城之下各自摆开阵势,数日来已经过数场厮杀,姬阔始终未能突破徴军的包围圈,进入城内,而萧胤桓也同样未能攻破留城,只能与陈军对决于城下,还要分兵应对城内时不时出现的偷袭。
两军胜负未分,但留城周遭的村落小镇却早已被焚毁一空。除了早早就入城避难的人,留下来的百姓已百不存一,曝骨荒野。
在距离战场数十里之遥的一座山峰之上,一老一少两人负手而立,遥遥望向留城之下厮杀的两军。
“师父要撰写《名将录》,从阁中派遣一名执事来便罢了。”那少年问道:“放眼天下,这场战役不过稀疏平常而已,师尊何必亲自前来?”
那老者银发银须,脸色却红润犹如少年,连皱纹都没有几道,望之有如神仙中人。
他听得少年的言语,微笑道:“稀疏平常吗?子都何出此语?这可是关乎陈国国运的关键之战。”
“虽说参战者达到了十万,但姬阔、萧胤桓虽有名将之名,却无名将之实,热闹了十余日,谁也奈何不了谁。再过半个月,两军粮草耗尽,只能各自退兵了。”
少年侃侃而谈:“于陈国而言,击退了徴军,也教训了不老实的下竹国。于徴国而言,帮助下竹驱逐了陈国,又在陈国境内好生劫掠了一番。双方讲和罢手,唯此一途。”
“你说的不无道理。”老者道,“徴陈两国毗邻,已十余年不兴刀兵,这突如其来的一仗,若能就此罢手,想来两国国君都能接受。”
“只是,不知道萧胤桓能不能接受。”
“就算武安侯不能接受他又有什么办法。”少年道,“这仗都已经打到这份上了。”
“又打起来了。”老者突然道。
徴军中军战鼓雷动,红衣红甲的徴军像是战场铺开的一团团火焰。此刻只见徴军两翼旌旗舞动,率先向陈军发起了进攻,陈军不急不缓的摆个防御阵势,两翼飞奔出两支骑兵,却不正面迎敌,只仗着机动优势远远地投射弓箭。而徴军却对这些骑兵视而不见,
像跟铁锥似的扎入陈军阵势之中,与陈军肉搏厮杀。
“毫无意义的厮杀。”少年道,“徒增伤亡而已。”
老者并未出声,他两人已在这里观望了十日,这样的厮杀已看了很多场。对阵的两军人数几乎相等,士气也无太多差别。
徴军苦攻留城,城中虽然兵少,但依靠地势却也勘勘守住,而且从下竹国归国驰援的主力已截断了徴军的后路。徴军攻不下城,陈军即突破不了封锁进城,也无法于城下击溃徴军。两军只能在城下胶着着,每日象征性的打上几场。
“难道真的到此为止了吗?”老者暗忖道:“陈国国力远不如徴国,虽然徴国也只派出了西境五万人,但这样的结果对心高气傲的徴人来说,岂是能随便接受的。”
突然少年大叫道:“中军在干什么?徴军疯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