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那1抹土黄(2)-第2/2页

加入书签
20世纪,生态危机愈发严重,人类生态意识有所提高,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下,生态思潮应运而生。鲁枢元先生曾提出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这三个概念,并认为人类应追求“三态”的均衡发展。其实类似观点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提出。《易·贲卦·彖传》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几千年前,古人就提出要关注天道,尊重自然运行规律,注重人事道德伦理,追求社会和谐,其深层的思想机制与三态一致。在处理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时,前代圣贤普遍采用儒家的“执其两端而用乎中”的思想,努力寻求自然与社会的平衡点。“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洿池”等记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底层追求。在处理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时,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养浩然之气”加强自我精神修养的同时,注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道德生态的构建。总之,黄河流域的文化内涵已经证明“三态”合一的可行性。这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炎黄子孙的内部探索,体现一种内部的可持续循环发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黄河文化最有力的概括,这是对一代又一代治水英雄的真实写照,也是华夏大地上无名群众集体风貌的认可,更是对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表达。

“览百川之壮兮,莫尚美于黄河。”那一抹黄是纵横千里雄浑土地的黄;是奔腾向东九曲黄水的黄;是勤劳智慧小麦肤色黄种人的黄,历史使土地、河水和人和谐地排列组合,描摹了岁月中那若隐若现地明黄画卷。这幅画卷独特之处在于将土地、水流、人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画卷还在继续,黄河的故事仍在书写!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