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芙蓉李下,不见不散(一)-第2/3页

加入书签
        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几乎可以和县城的媲美。目前,唯一缺的就是老师,而且是英语、社会、科学,这种,在小学看似无关紧要的学科老师。

        这些科目都是语数老师兼顾担任,因为不专业,常常一节课只上一半,下半节课要么直接上语数,要么让孩子们做作业。

        03

        老师们不是敷衍了事,而是力不从心。毕竟不是专业出身。校长也愁,多次进城反馈申请,领导总回复:城里也缺老师,你们那边语数能配置齐,已经不错。目前,先克服克服。

        就这样克服了一年又一年。直到艾萍的出现。

        其实,她也不是什么师范类毕业的,但她学的是外贸英语,英语八级,就业一家外贸服装公司,打交道的是中东的一些客户,口语很溜,而且极具生活化,不是书本上的一板一眼。

        只是,她也只能趁着暑假2个月的时间过来。这段时间,刚好是公司业务的淡季,而且,她把之前没休的假期天数一并攒着用上。

        工作狂的她经常加班,周末也不放过。工作一忙完,便会请长假,外出旅游。

        拉萨布达拉宫、呼伦贝尔大草原、丽江古城、南京孔子庙、厦门鼓浪屿、三亚海角天涯……都留下她的印记。

        祖国大好河山,处处都有美景。之前的旅行,无非是观景拍照,发发朋友圈买买纪念品。

        多次如此,艾萍越发觉得无趣。走马观花,一个城市再美,你也只是匆匆过客。

        当时感叹,一回来,那种触动便渐渐模糊,最后空空如也。

        艾萍是个脚踏实地的人,追求踏实感。做一件事,希望有所成就,哪怕是放松的玩,她也希望有所意义。

        去年,她从大学一学妹的朋友圈了解到暑假有这种支教的活动,想都没多想,便第一时间报了名。

        04

        支教点是临近出发的前一周才得知,网上关注这个古镇的信息并不多。有名的是芙蓉李,还有,这里曾经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四大版印刷中心之一。

        史料记载,这里的雕版印刷起源于南宋,发展于明朝,鼎盛于清乾嘉时期,刊印的书曾行销江南,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至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华化南传的一座重要桥梁。

        镇子上还特意建了一座博物馆,收藏相关的历史文物。

        艾萍对这类历史文化的东西,特别有兴趣。

        她所在的村完小,只有一二年级,也就两个班。三年级开始,要到镇上的小学读,家远的,有些寄午,傍晚回去或者寄宿,周末才回去。一到学校,校长亲自接待,简单介绍了学校情况,安排好住宿后,艾萍就迫不及待地提出,想去博物馆参观。

        校长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大都市来的女孩,对他们这个小镇还挺了解的,也甚是欣赏,作为年轻人不追求吃喝玩乐,还能花心思去探寻历史文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