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田地之策-第3/4页

加入书签
        自先秦以后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大量成都生产的丝绸、茶叶、铁器等通过“蜀身毒道”,经今云南进入缅甸,然后抵达印度……

        这条古道始于先秦、盛于汉唐,它沟通了南下出中国境至掸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再到身毒(印度)的民间商道。

        中原文化也由此路输出,在后世有考古学家在印度半岛不断发掘有中原文化遗址……

        只可惜。

        清初蜀地人口锐减,光是恢复生机就花了好些年。

        后边又是采用保守对外政策,对外交流日渐减少。

        再后来世界历史变迁,局势动荡。

        印度半岛上换了新的人口,部族,他们再也看不上中原文化了……

        这条道路也逐渐沉寂,再也没人注意。

        成都府的辐射能力也开始下降了许多。

        依照宋应星的意思,整片蜀地也不过是一个跳板,眼光不仅是要局限于这片地区。

        众大臣眼中愈发明亮。

        寻常人眼中只能看到一个四川府,在宋应星的构思中,夏国的版图都已经辐射到另外一个大陆板块了。

        “皇上,我们得让蜀地的百姓明白,大夏国并不只需要那些少数土地,将来的成都府还有许多机会。

        蜀地百姓可是要干大事的人!

        而且,以夏国的农桑能力,肯定比大西国强了,百姓绝对能丰收。

        如此一来,张献忠的拉拢手段也不会那么有效了……”

        宋应星缓缓说道。

        “宋大人说的,不错,这份胸怀才是大国风范!”

        大殿内赞许声连连。

        可依然还是有人提出了疑问:“怀柔政策或许是好,但要让百姓们知道好处,是要花费时间的……如此一来,蜀地光复的速度就慢了,怕是要等到明年……”

        此话一出,并没有人反驳。

        这事是可以预见的,怀柔政策的弊端正是如此,可若是能放慢些脚步,保持蜀地的繁荣,很快就能以此为大本营,南下寻找那片海洋,以及寻找新的广袤疆域了……

        陆舟只是稍稍沉默了一会,便道:“川北已经拿下,夏国兵马很快就会到成都府了。

        若是张献忠蛊惑百姓们反抗,应该只会再西南的偏远地……这块区域可以慢慢来。

        朕,并不着急做所有人的皇帝,只要百姓安居,夏国强盛……”

        “皇上不着急做所有人的皇帝,可如此作风,便是千秋万古!“

        宋应星感慨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