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暗潮涌动

加入书签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大明京师极为牢固。

 光是内外城就有一十六门。

 京师的防御圈更是能扩展到河北保定。

 崇祯皇帝争分夺秒,选出了心腹大臣,牢牢把控各处防御阵地。

 清点出来的京营官兵,从四卫营、勇士营、内操宦官,再到侍卫上直军、皇城守卫军、以及京城巡捕营等等......

 各类军种兵马齐全,营账面上的官兵可是有十余万人。

 再加上新招募的京城青壮,足足近三十万的守城兵。

 如此规模,就算再差劲,起码也能等到江南的勤王兵马吧?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表面功夫,少数朝中大臣,自认为还不需调集江南兵马入京。

 要是南面的王爷们造反怎么办?

 都快大难临头,这看似荒诞的猜忌,天子却还是真的惦记在心。

 “张缙彦掌皇城卫,王承恩任九门提督,驻守中城!”

 崇祯皇帝几乎将身边能见到的心腹,全部都派遣了一遍。

 按照自己的观察与判断,分别担任了不同程度的职务。

 王承恩还要随时侍奉天子,九门提督不过是挂名。

 如此看似重叠的职务,只是为了各守城将兵能够相互监督,以免与外贼勾结。

 “臣,遵命!”

 兵部尚书张缙彦同样激动。

 他这个皇城卫可是要比挂名的王承恩有实权,可调控的核心军队也多。

 并且还身兼数职。

 看来天子是十分欣赏自己.....

 “乏了,先回皇宫歇息。”

 处理完事物的崇祯皇帝终于感觉到困倦,在众官僚的前呼后拥下回到紫禁城,稍微歇息,又召来三位皇子,嘱咐好闯军进入京畿后可能发生的诸多事情。

 崇祯帝一生共有七子,其余四位早殇,而今最大的长子才不及十五岁。

 “父皇,贼寇若来,我等也可率兵御敌!”

 太子率先踏出一步,恳求皇帝分配事务。

 当下各位大臣都有驻防任务,唯独太子一直安顿在幕后,从未正面接触过贼寇。

 “皇儿是我大明皇储,尔后只需守好江山,而不是这京师城门。”

 崇祯皇帝语重心长。

 且不说年幼,久居宫中的皇子,又如何能掌管得了营兵?

 或许是年轻时接连殇子的缘故,皇帝对儿女都极为爱护,丝毫不愿意自己的血肉冒险。

 而自从京师告急以来,已两月未见过皇子,现在见上一面,心中也算是宽慰一番,很快命人送了出去。

 可却不知这将会是最后一面......

 “皇爷,京师告急,太子贵为皇储,为何不先送金陵?”

 王承恩忍不住开口。

 “天下未崩,太子先逃,大明脸面何存?

 有各位大臣生死与共,贼寇无忧,此事莫要再提......”

 崇祯皇帝罢了罢手,脸上露出坚决。

 ......

 紫禁城外。

 兵部尚书张缙彦送走皇帝,与周围的同僚相视一望,随后又各自离去。

 在大难的关头,各位大臣其实是心思各异。

 可表面上都是副尽忠职守的样子。

 特别是张缙彦,他本做不了这兵部尚书,在上一任尚书冯元飙致辞后,向皇帝推荐的是李邦华、史可法等人。

 可皇帝不会“中计”,特意培养起来个张缙彦,唤为心腹。

 张缙彦走了两步后,又回过头来,对着崇祯皇帝的寝宫所在大喊道:

 “皇上,定不负隆恩,杀贼报国!”

 言语中尽是豪迈气势,周遭的大臣与百姓皆为之动容.......

 “濂源是我等榜样!”

 “有此大臣,是大明之幸!”

 ......

 张缙彦回到了府上,立即关闭大门,走入书房。

 四面的仆人皆被遣散。

 整一个宽阔后院,只见到有三两名黑衣侍卫,手握冰冷长刀,更隐蔽的地方,同样有人潜伏。

 片刻之后,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张缙彦亲自站起来迎接。

 来的人正是闯王奸细!

 此时的大明京师,遍地都是贼寇内应!

 “京城的布控,现在如何了?”

 闯军细作开口就询问,显然两方交流不是第一次。

 “京营官兵十一万把守要道,其余京师青壮十数万,驻守城门,各门的守卫是张大春,刘叔平.......”

 张缙彦一股脑儿将所有的布防情况抖了出来。

 “如此......”

 闯军细作表面平静,可心头还是有些慌。

 大明正规军还有这么多,闯军号称百万,估计也拿不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