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推动技术路线

加入书签


  许国的回答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这么说来,发条式收音机公司那边,你还是有所参与的。”

  “参与算不上,只能说是读书之余在里面帮着做了一点事情而已。”

  虽然对方说得这么谦虚,牛守拙也从面前这位学生进来之后的话语中,大致得出了他的具体情况。于是他说道。

  “从你的实际情况看来,严格的按照学校的课程表来进行学习,  有点不是太适合你。这样我给你开一个条子,有需要的话,你就到你的专业课老师那里去报备一下,到时就不用每堂课去报到了,只需要参加每学期的考试就可以了。

  当然你也可以去专业课老师那里申请免修,具体的情况你自己安排。”

  说完,  牛守拙桌上拿来便签纸,  刷刷地给许国写了一张条子。

  许国谢过牛校长的同时双手接过条子,然后慎重地折起来装好。

  其后牛守拙又对许国叮咛了几句学习上的话语,  这次会面便告结束。

  许国高高兴兴地从校长办公室走出来的同时心想,看来自己有必要了解一下国内半导体的发展现状,其实娄昌顺的发条式收音机进行进一步改进也并不是必须使用国外的配件。

  记得穿越前从网上得到的信息里说,在半导体发展的前期国内的发展并没有比国外落后多少,毕竟前期大家都还在摸索阶段,只要技术路线不走歪,很容易追赶的。

  当然在这样做之前,许国必须找专业课老师先报备一下,别到时候因为得罪了老师,平时的考勤不及格。

  因为拿着校长的批条,许国的报备工作做得非常顺利,所有的科目都只需要在学期末的时候去参加考试即可。

  完成了报备工作的许国,这下可成了自由的鸟儿。除了拿固定的时间来鉴别学习当前的专业课与自己之前所学到的有何不同外,其他时间都被他用来游走于菁华大学和北都大学之间。

  当然他的这种游走并不是玩耍,  而是在这两个学校之间考察看是否有大学教授正在研究晶体管。

  然而调查之下当前的现状让他失望了,现阶段国内的半导体研究虽然有所涉猎,  但是晶体管目前只是处于理论研究,  连一个正式立项的也没有。

  因为现在的国内科学研究为了省钱和节省时间,  走的都是技术跟随路线,现在国外虽说已经有了晶体管,但是这种锗半导体的晶体管才发明没几年,现在的价格明显太过昂贵。

  而且锗半导体的晶体管的大小虽然能比电子管做的更小,但在性能上却并不比电子管好,抗干扰能力还弱,所以目前市面上所能买的的产品还是电子管更可靠实用,因此国内半导体立项是电子管而不是晶体管。

  了解到这样的现状过后,许国就知道除非自己指明技术路线,并且自己提供研发资金,否则这几年是别想在国内搞到晶体管了。

  当然事情也正如他想的那样,历史上华夏一直到1956年才成功研制出了首批半导体器件——锗合金晶体管。

  而之所以会在这个时间点研发出来,我们或许可以从历史资料里分析出点什么。

  原历史中牙美利尖在1954到1956年,全国共销售了1700万个锗晶体管和1100万个硅晶体管,价值约5500万美元。

  而同期的真空管销售了13亿个,市场份额超过10亿美元。但这几乎是真空管落幕前最后的“荣光”了。

  也就是说在54年左右晶体管便开始走向商用,并且体现出它的价值。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晶体管这几年的销售价格急剧下降,体现出来赶超电子管的趋势,因此华夏把它纳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攻关项目。

  这些只是在国家计划层面的因素,在人才层面上现在华夏懂得搞晶体管的确实也不多,  北都大学目前最有名的是黄坤教授,他是去年才回国的。

  这位黄坤教授在5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大的名气了,他是在1945年考上庚子赔款的公费留英学生。要论师承的话,他是师从诺贝尔奖得主波恩教授。后来还在丽物普大学物理系担任研究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