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稻子的收成不到去年的六成,吴大山盘算着去挖些草药,晒干了拿去城里卖掉。幸好前几年年年丰收米价不贵,60文就可买到一石米。
夫妻俩正在讨论着肥田的事情,宋昭昭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吴叔,胡姨,刚才有个女人偷偷跟着我,我绕了一圈才回来,也不知道甩掉了没。”
俩人对视了一眼,“那人长什么样,你看清了吗?”
“我没敢回头认真看,高高胖胖的,走路好像有点跛。”
“我知道了,肯定是吴二家的,那个婆娘最八卦也最恨我们。昭昭,你这几天就待在家里别出门了。”说着,胡娘子又把两个孩儿叫过来,叮嘱他们如果有人来了,一句话都不要说。
看宋昭昭愁眉紧锁地样子,胡娘子故作轻松地安慰她:“村子里来了生人,村民是应该向里正报告的。至于要怎么处理,全在里正的一念之间,毕竟大家乡里乡亲的,塞点东西说说情,也就过去了。你呀别这么愁眉苦脸了,去歇着吧”
宋昭昭心里跟明镜似的,胡娘子并不全是在骗她,封建时代嘛,基层治理基本还是人情社会,若是换成村里其他人家,估计还有商量的余地。可是吴大山家一直备受歧视和排挤,那些关于不详的传言始终是头顶一把高悬的利剑。如果真的被村里人发现他们窝藏流民,一定会抓住这个借口把吴家往死里踩。到时候不仅自己有牢狱之灾,还会连累他们一家四口。
但宋昭昭没有想到,危险来得如此急。吃过晚饭突然听到有人在院外喊吴大山。宋昭昭麻溜地躲进地窖里,她心里的弦绷得都快断了。吴大山夫妻出来一看,果然是里正,不过因为嫌晦气他没有踏进院子里。按辈分吴大山该叫他一声三叔,吴大山赶紧迎上来:“三叔,您怎么来了?”
里正板起脸:“听说今天村子里来了个生人,你们有没有见到啊?”
“没有呀,这哪有生人呀,没有呀。”吴大山为人憨厚不会撒谎,磕磕巴巴也憋不出其他话。胡娘子接过话头:“三叔,您也知道我们家这情况,其他人躲都来不及呢,怎么会到我家来。您要是不信,进来坐坐呗。”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把里正往屋里拉,对方避之不及,交代了几句及时上报就赶紧离开了。
宋昭昭从地窖里爬出来,三人相对无言。沉默良久,宋昭昭蓦然开口:“吴叔,胡姨,我得走了。”
“走?”胡娘子性子急,不自觉提高了声调,“你一个小姑娘能去哪儿?”
宋昭昭把自己的想法捋了一遍:“胡姨,万一今天我没能甩掉那个女的,她看到我进了院子里,那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总不能一直不出门吧。胡姨,吴叔,我们素不相识,但是你们愿意冒着风险收留我这么久,还对我这么好,我已经很感激了。留下来我不一定能安全,还有可能连累你们,但是我走了,至少你们安全了,而且万一我运气好呢,总能找到活路的。”
三人商量了半天,但宋昭昭心意已定,吴大山便提议道:“明日九月十九,又是观音诞了,进出城的人一定很多。昭昭,你可以去城门口看一下,如果没有检查就进城去找你姨母,如果在检查你就回来,我们再想办法。”
前路漫漫,宋昭昭不知该往何处去,但不论前路如何,总得往前走,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爸爸妈妈,你们还在等我回家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